2021-05-09 / 来源:《经济体制改革文件汇编》 / 属性:政策法规-政策文件
中共中央批转国家农委党组报送的
《关于农村工作问题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摘录)
(一九七九年四月三日)
中发1979170号
中央同意国家农委党组关于农村工作问题座谈会的纪要。中央同意国家农委党组关于农村工作问题座谈会的纪要 请各省, 市, 自治区 结合本地具体情况, 参酌执行。有什么不同意见,望报告中央。
关于农村工作问题座谈会纪要(摘录)
座谈会比较集中地讨论了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的问题。大家认为, 这是关系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调动社员劳动积极性的大问题, 也是当前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 前几年, 相当多的地方,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劳动组织上责任不明, 劳动报酬上平均主义的现象很严重。出工不出力, 质量无保证,大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粉碎“四人帮”以来, 各地在落实农村经济政策中, 逐步恢复了经过多年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 认真总结和推广了一些先进社队的好经验, 这对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获得去年农业丰收, 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中全会以后, 不少地方积极试验和推广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的责任制。各地对是否实行联系产量责任制和如何具体实行这种责任制,有不同意见。
(一) 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 调动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加快农业发展速度,这是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的根本出发点。在坚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 坚持劳动力统一使用,坚持生产队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前提下, 实行生产责任制的具体办法, 应当按照本地具体条件, 由社员民主讨论决定。我国是一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国, 各地自然条件、耕作制度不同, 生产队规模大小、土地劳力耕畜多少不同, 经营项目、群众觉悟, 干部管理经验和机械化水平等方面, 千差万别。生产责任制的形式, 必然是多种多样。即使在一个大队、一个生产队内, 也不可能只实行一种办法, 因此绝对不可以强求整齐划一, 搞“一刀切”。
(二) 目前多数地方, 还是实行分组作业, 小段包工, 按定额计酬的办法。 不少地方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对这种办法, 群众满意, 没有要求改变的, 就要继续实行, 总结提高,把它进一步办好。现在, 各地实行的联系产量责任制, 具体办法也多种多样: 有的是田间管理包工到组, 田头估产, 评定奖惩; 有的是小宗或单项作物, 如棉花、 油菜、花生、烟叶等经济作物, 田间管理责任到人, 联系产量, 评定奖励。还有的实行常年包工包产到组, 耕牛和大农具一般包给作业组管理使用 (离生产队较远的小山村宜于实行这种办法); 也有的由生产队统一管理, 交作业组使用。大家认为, 这三种办法, 只要群众拥护, 都可以试行。还有的地方, 基层干部和群众不同意实行联系产量责任制的, 也不要硬性推广。不论实行哪种办法, 除特殊情况经县委批准者以外, 都不许包产到户, 不许划小核算单位, 一律不许分田单干.
(三) 必须注意保持人民公社体制的稳定。人民公社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的制度基本上是适合我国农村现状的。从绝大多数地区看来, 现在生产队的规模是适宜的, 一般不要变动。个别规模过大, 确实需要调整的, 要按新修改的《六十条》的规定, 要经过县级领导机关批准。目前以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 生产搞得好, 群众满意的, 要继续办好不要轻易改变:那些生产搞得不好, 不适应当地生产条件, 群众不满意的, 可以有领导地改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少数地区出现的分队现象,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应该调查原因, 分别情况, 本着上述原则, 予以解决.
(五) 不论实行哪种办法, 都必须加强领导, 不能放任自流。在划分作业组的时候, 生产队应按社会主义集体劳动原则, 合理搭配劳力; 对缺乏劳动力的户特别是军、烈属, 要作妥善安排; 防止“自由结合”, 出现兄弟组、家族组, 排斥困难户。要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搞好作业组之间的协作和团结。要保证生产队制定的生产计划和技术措施的贯彻执行, 应该加强而不是削弱统一经营管理。
(六) 我们在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方面的经验还很不够。过去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曾有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应该加以总结, 推广那些成功的, 避免那些失败的, 使大家的认识更加统一, 工作更加完善起来。今后随着农业现代化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 将要求建立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科学的劳动组织和生产责任制。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充分发挥集体经济优越性的前提下, 不断地解决新矛盾、新问题, 多方面进行试验,不断总结经验, 以利于巩固人民公社制度, 发展生产, 推进农业现代化。
(七) 现在春耕已到, 不论采用什么形式的责任制, 都要很快定下来, 以便稳定生产关系, 全力投入春耕. 即使有些做法需要加以纠正, 也要坚持群众路线, 对群众进行耐心的思想工作,要体谅一些地区农民深受责任不明、平均主义之害的苦衷和他们一起探讨有效的办法。如果一时说不服, 也不要勉强去纠正, 更不能搞批判斗争。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总结经验, 明确是非好坏 应当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搞好春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