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9 / 来源:《口述改革历史》 / 属性:回忆述评-亲历自述
1979年以前,我们温州刚刚开始做小生意,在解放街上,每家每户都在自己家门口摆一个小摊,那时候国家还不允许私人做生意。我们温州条件也不算很好,城市也不大,最大、最繁华的一条街就是解放北路,我家就在这条街上。当时我只有19岁,我爸爸说大家都在自己家门口摆摊,我们也可以在自己家门口摆个摊位,于是我就在自己家门口摆了个摊。我们做生意是偷偷摸摸的,那时候温州成立了一个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简称就是“打办”。他们的人一过来我们就关门,把东西藏在里面,然后就跑。
1979年国家有新的政策,允许私人做生意,于是就出现了个体户。1979年温州成立工商局,我们的辖区是鼓楼工商所。当时工商所的领导过来跟我们大家说,国家有了新的政策,你们可以做生意了,但需要去领一个个体营业执照。当时对领个体营业执照的人的要求是待业青年,如果你在上班是不允许登记个体户的。当时我待业在家,我们家兄弟姐妹七个,我是排老七,根本找不到工作。为了自己的生存和一家人的生活,我只好去摆摊。
当时每个人都想有一份在国营、集体单位的正式工作,但是,我的家庭跟别人家不一样,因为兄弟姐妹太多,根本没有工作可以给我,妈妈爸爸退休可以顶替,但我家兄弟姐妹这么多,根本轮不到我。我读书也少,初中读了一个学期不到就辍学了,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妈妈。虽然我有五个哥哥一个姐姐,但姐姐已经出嫁了,家里的事情都落在我的肩膀上,这样就没机会再上学了。
一方面是出于生活的压力,另一方面是我父亲的鼓励,刚开始时就是一张小桌子放在自家门口,卖些几毛钱的日用品,如纽扣、纪念章、手表表带等,很简单。后来自家开始加工日用品,然后拿出来卖,周围的一些人也学我们。但即使是在温州,当时人们也都看不起做小买卖的,都羡慕集体企业、国企,我的一些同学看到我做买卖都觉得害臊,他们路过我家门前时都会把脸转过去。开始我也感觉头都抬不起来,但是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每天都有几元钱的进账,感觉就特别高兴,心里也平静了下来。想着人家上班赚钱,我也是赚钱啊!想开就好了。靠着每笔几分钱的小买卖,一个月下来也能挣上10多元,那时候温州生活水平普遍低,普通学徒的工资一个月也不过18元,花1元钱去菜场买来的菜一家人就能开开心心吃上一天了,我的收入算很不错了。
我们温州以前不是有“八大王”嘛,“八大王”因“投机倒把”被抓进牢里,很多人就想:我领了这执照是不是有污点要坐牢?说我是投机倒把怎么办?于是他们就先等等看,看国家政策到底是怎么样。我那时候年轻不懂事,没考虑这么多,就去申请了。
1979年国家新的政策下来,当时工商局领导跟我们这样说:“你们放心吧!以后有了这个执照就可以做生意,再也不用偷偷摸摸了。”“你们可以提出申请领个营业执照,就可以大大方方做生意了!”既然生意还是要做的,不如领个证,不会吃亏。我爸爸也说:“华妹,你就去工商所里拿个表格过来吧。”我当时只有19岁,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概念,听了爸爸说,听了工商所的同志们说,就想这肯定对我们以后做生意有很大的帮助,于是我就去了工商所,工商所的同志说要两张照片,还要待业证。我开了待业证带了两张照片(当时是黑白照片,一张是放在营业执照上,一张是放在档案里面),然后再去工商所拿了一张表格填好了送过去。
当时来领取表格的人只有两三个。我没想那么多,在填写“注册资本”一栏的时候,我根据实际情况写了150元。现在看150元的注册资本很少,但在那时候一个大学生刚毕业时的月工资也不过40元左右。
我是1979年申请,1980年正式拿到营业执照的。1980年12月11日,我终于得到了通知:可以去领证了!来到工商所,我仔细看了看这份期待了很久的营业执照——姓名:章华妹;住址:解放北路83号;生产经营范围:小百货;工商证字第10101号,编号上盖着一枚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鲜红印章。
从申请到拿到营业执照的一年当中,我们也不需要偷偷摸摸了,因为我们已经有保证了。很多工商所的领导过来说没关系,你们的证已经办啦,动员我们每个人都去申请。营业执照拿过来以后,工商所的同志说:“拿到以后一定要挂在最明显的地方。”因为工商局的同志经常过来查,那时候待业青年才可以做生意,如果有单位的就不可以做生意。当时我拿到营业执照后感觉很好奇,就想着要把店开好,把生意做好。
当时是这样的,因为改革开放刚开始,没有电脑也没有打印机,营业执照都是用手写的,都是工商所的同志坐在那用毛笔一张张写出来的。刚开始营业执照只有几十张,不到一百张,后来看到营业执照对我们有很多帮助,知道营业执照很重要,很多人就去申请,几年以后就开了1000多张。
2004年以前我根本不知道我是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申办者。2004年浙江卫视来采访,他们找到我说:“章华妹,你是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的领取者,你知道吗?”这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我这里没有,原件在温州市工商局里。浙江卫视报道了以后很多媒体过来采访,中外媒体都有,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时,一天最少有两三家媒体过来报道。媒体报道和政府的支持,对我的生意对我们的企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我章华妹一生衷心感谢的。
这个执照给我带来了不少荣誉。我一个没有成为大老板的个体户,已经被新闻单位报道好多次了。2004年11月4日,在“2004 CCTV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揭晓颁奖典礼上,温州获得“活力城市”奖杯,我和代表温州市的另外4位嘉宾在颁奖仪式上集体亮相。那4位嘉宾是全国知名的企业家,我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能和他们一起代表温州上台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