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码登录
  • 验证码登录
忘记密码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 注册
已有账号,请登录
  • 手机找回密码
  • 重置密码

中改院:“二次开放” ——全球化十字路口的中国选择

2021-05-11 / 来源: 中改院 / 属性:理论研究-理论文章

收藏
摘要:这10年来,中改院每年都会推出一本年度改革研究报告。今年春节后,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了2017中国改革研究报告《二次开放——全球化十字路口的中国选择》。

这10年来,中改院每年都会推出一本年度改革研究报告。今年春节后,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了2017中国改革研究报告《二次开放——全球化十字路口的中国选择》。

本书由我和我的同事一起完成,由绪论和八章组成,主要探讨三个问题:

第一,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当前,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讨论很多,有的说是逆全球化,有的说是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我们认为,“全球化十字路口的中国选择”的概括可能更客观。本书绪论基于经济全球化新挑战的分析,对我国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提出相关判断和建议。第一、二章在分析经济全球化客观趋势与全球化新十字路口的基础上,提出走向“二次开放”的中国选择。

第二,经济全球化新十字路口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这是本书第三、四、五章的内容。第三章提出,如何实行自由贸易战略?第四章探讨“一带一路”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五章探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下的自由贸易战略重点和战略选择。

第三,我国的转型改革。这是第六、七、八章的主要内容。首先,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以经济转型为目标的结构性改革;其次,重点是服务业市场开放;第三,监管变革中的政府担当。

下面我重点从五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二次开放”的中国选择

1.从“一次开放”到“二次开放”

总的看,“一次开放”与“二次开放”有几点不同:第一,“一次开放”以“引进来”为主,实行出口导向的开放战略,“二次开放”是“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实行自由贸易战略。第二,“二次开放”是以货物贸易为主逐步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第三,我国由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变成了主要引领者、重要推动者。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演讲,表明了我国坚定推进经济全球化的鲜明立场,标志着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战略角色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5月14日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更加证明,我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和引领者。

2.倡导新全球化观

“二次开放”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倡导开放、共享、包容、均衡的新全球化观。开放不是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排他式的开放,而是像“一带一路”倡议的非排他性开放;共享是在不同层面实行开放政策,使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可以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包容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不同国家、不同阶层对经济全球化产生不同的看法,要实现开放、共享,需要包容;均衡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均衡发展,通过“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等安排,促进世界经济的均衡发展。

3.“二次开放”的大国责任

(1)促进全球经济增长。通过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增长,以此推动全球经济新一轮复苏,为全球经济增长起到大国的责任和贡献。估计未来10年,我国经济将保持6%的年均增速,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2)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在经济全球化处于新十字路口的背景下,以“一带一路”为主要依托,以自由贸易战略为主要战略,我国在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通过去年举行的G20杭州峰会,以及今年7月即将在德国举行的G20峰会、9月份即将在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可以看出:一是G20的作用正在逐步扩大,G7的作用在明显减弱。我认为,未来G20取代G7的可能性很大;二是在全球经济治理中,中国的声音、中国的角色、中国的主张越来越重要。

二、“二次开放”的重大战略

1.“一带一路”:经济全球化的新主角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不到4年时间,“一带一路”的进程、角色和作用都超出各方的预期。5月14日即将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吸引众多国家首脑、专家、企业家参加。在这个特定背景下,需要客观把握“一带一路”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内涵外延、角色定位、目标任务等。

(1)“一带一路”经济外延的扩大。去年12月14日,我在巴黎与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交谈时,他谈到中国应在适当的时候,促使美国参与到“一带一路”中来,美国的参与对“一带一路”很重要。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会晤时,正式向特朗普总统提出欢迎美国参与“一带一路”,发挥美国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今年4月2-6日,应中国驻韩国大使馆的要求,我与几位同事在韩国开展了三场学术交流活动。受“萨德”的影响,韩方为逐步摆脱对我国的贸易依赖,提出贸易多元化战略。我对韩方说,未来10~20年,没有一个市场可以取代我国市场对于韩国的重要地位。目前,没有比“一带一路”更能代表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的战略形式。在经济全球化的新背景下,“一带一路”已经从以65个国家为主体、以亚欧合作为重点,逐步扩大到全球的“65+”。

(2)“一带一路”经济内涵的升级。在经济全球化新的十字路口,“一带一路”是我国“二次开放”的重大战略布局,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构建开放、包容、共享、均衡的经济全球化新主角。它承载着三大历史性任务:一是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依托;二是以产能合作和服务贸易为重点;三是以建立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为目标,实现以自由贸易为主线、以实施自由贸易战略为重点的经济全球化新格局。

(3)“一带一路”战略地位的提升。今年“两会”期间,我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三大区域性战略,而是一个全球化大战略。因此,不宜将“一带一路”战略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内区域性战略平列。“一带一路”战略是引领开放、包容、共享、均衡的经济全球化大战略,有助于构建内外互动、相互融合的新发展大格局。

2.坚定推进自由贸易战略

面对全球化逆潮,依托“一带一路”,加快实施自由贸易战略,将成为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我国坚定推进自由贸易战略,不仅将提升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性话语权,也将为我国经济转型和结构性改革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1)加快双边、多边自由贸易进程。比如,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争取在复杂的情况下早日达成共识;加快推进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建设,使之从区域性安全合作组织转型成为“一带一路”多边自由贸易区;打造“10+1升级版”,推动与东南亚国家的“一带一路”合作进程。

(2)建立中欧自贸区。今年6月26-27日,中改院将与中国驻欧盟使团、欧洲之友合作举办第七届中欧论坛。为什么要建立中欧自贸区?第一,中欧间贸易互补性明显增强。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中欧服务贸易潜力巨大。中欧在健康、医疗、文化、教育、旅游、信息等服务贸易方面的相互需求、依赖会逐渐增强。第二,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如果中欧自贸区有突破,中国大市场和欧洲大市场的连结将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治理变革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第三,时间空间约束。在经济全球化新背景,尤其是欧洲“黑天鹅”事件频出,以及“一带一路”的亚欧合作新进程,使中欧自贸的时间约束明显增强。适时建立中欧自贸区,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欧洲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对维护欧洲经济一体化以及推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有重大影响。

(3)以自由贸易战略作为大国合作的基石。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紧密依存,大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已经形成。如中美携手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巩固经济合作的自由贸易基石,不仅能实现“双赢”,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增长和经济全球化注入大国力量。

3.服务贸易:全球自由贸易的战略重点

随着我国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和对外开放进程加快,未来几年,服务贸易将快速增长。实际情况是,2016年底服务贸易占全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8%,一年就超过了“十三五”规划16%的预期目标。

(1)服务贸易呈现较快发展的大趋势。

——2005-2015年,全球服务贸易年均增长率为6.2%,而全球经济年均增长率为4%。

——2005-2015年,服务贸易的规模从5万亿元增加到9.6万亿元。

——2016年,服务贸易占全球对外贸易的比重为23%,如果按附加值来计算,服务贸易占全球进出口贸易比重达到50%。

(2)服务贸易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焦点。服务贸易成为全球双边、多边自由贸易谈判的焦点。比如,我国与美国、欧盟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焦点,很大程度集中在服务贸易上。如果双方的药物标准不对接,制药企业就会面临很大的问题。

(3)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新格局。到2020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将至少达到1.1万亿美元,占对外贸易的比重将达到20%以上,占全球服务贸易中的比重达到10%以上,初步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对外贸易新格局。

三、推进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

1.推进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国内自贸区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第三十三次深改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建立更高标准的上海自贸区。前不久,汪洋副总理也在浦东干部学院讲话时提出,自贸区在负面清单和某些方面的先行先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的突出矛盾是负面清单较长,主要集中在服务贸易。比如122项的负面清单中,有80余项限制服务贸易。

2.加快推进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进程

从不同区域的特定优势出发,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率先实行旅游、健康、医疗、文化娱乐、职业教育等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走出一条开放转型的新路子,为全国范围内更大程度的开放积累经验。我认为,推进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进程比多建立几个自贸区的实际效果可能会更好、更务实。

3.全面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

我举两个案例说明。第一个案例是,珠海横琴自贸区的长隆公园内,70%以上的节目是由外国人提供。一台马戏,由10多个国家的演员来表演,质量很高。这给我一个启示,衡量国际化的标准不光是外国游客的数量,更重要的是给游客提供国际化的产品,实行国际化的服务标准。另一个案例是,我在珠海横琴自贸区调研时看到,澳门大学珠海校区外建了一堵高墙,据说,以前还有一道铁丝网。澳门大学珠海校区内的师生不能进入珠海市,也不能进入珠海横琴自贸区。我认为,这不利于粤港澳一体化发展。

我的建议是,在管住货物贸易的前提下,应逐步全面放开人文交流,尤其是鼓励支持粤港澳三地青年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沟通、对话、交流。在中央层面尽快制定出台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的总体方案,加大顶层设计与顶层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不仅将为港澳地区提供巨大市场,而且对提升广东的服务贸易水平,从而带动全国服务业市场开放具有重要作用。

四、实现经济转型与开放转型的融合

1.以经济转型升级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1)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服务业占比有可能由2016年的51.6%提高到2020年的58%~60%,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2)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拐点。发达国家高度关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对全球服务贸易市场带来的影响。以健康产业为例,美国保险公司高度关注我国健康保险业的发展。未来,健康保险有可能成为我国的“第一大险”。

(3)城镇化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估计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其主要取决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

(4)开放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正以货物贸易为主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转变。这取决于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市场的双向开放。

未来10~20年,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关节点,一定要根据内外环境变化把握中长期趋势,实现转型改革,化解短期矛盾问题。

2.以开放转型促进服务业市场开放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服务业市场开放严重滞后。我国工业市场化程度为90%,而服务业领域只有50%左右,大量服务行业存在行政垄断、市场垄断。在这个背景下,许多服务水平较低,价格比较高。比如电信服务的费用,我国高于发达国家不止一倍。

3.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改革方向与重点。当前,由于政府与市场关系尚未完全理顺,经济增长面临着体制成本过高、市场开放不足等突出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五、“二次开放”的海南选择

按照邓小平关于海南大开放的战略构想,希望将海南建设成为特别关税区,在内地再造一个香港。但是由于种种因素,这个战略构想并没有落地。海南建省办特区初期,就提出“大开放、大改革、大开发”,海南省第一次党代会报告的题目就是《放胆发展生产力,开创海南发展新局面》。刚刚闭幕的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对海南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海南要抓住“一带一路”新机遇,抓住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实现新的发展,我提几点初步建议。

1.建立“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2015年,中改院提出了建立“泛南海经济合作圈”,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今年,“泛南海经济合作圈”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积极争取“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要务实推进“岛屿旅游经济圈”,实行岛屿间免签政策等。

2.加快服务贸易项下的自由贸易进程

比如,把博鳌乐城医疗示范区的九条政策拓展至全岛。在经济全球化新背景下,建议在海南探索健康、医疗、旅游、职业教育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如果服务贸易项下的某些自由贸易政策能够尽快落地,将对提升海南国际化水平、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3.按照“全岛一个大城市”深化“多规合一”改革

尽快通过“多规合一”改革在全省实现“六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土地利用、统一产业布局、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社会政策、统一生态环境保护。这将大大提升海南的资源利用效率,使得海南在开放中自身的资源优势最大化。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