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码登录
  • 验证码登录
忘记密码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 注册
已有账号,请登录
  • 手机找回密码
  • 重置密码

央行跨省设分行的前前后后

2021-05-19 / 来源:大地 / 属性:回忆述评-回忆文章

收藏
摘要:1998年5月12日,国际经济法专家、华东政法学院院长曹建民教授在中南海对党中央领导论述了中国金融的六大隐患。6月12日,朱镕基总理主持召开总理办公会议,通过了央行提出的改革方案,这个方案9月19日又被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致通过。

1998年5月12日,国际经济法专家、华东政法学院院长曹建民教授在中南海对党中央领导论述了中国金融的六大隐患。6月12日,朱镕基总理主持召开总理办公会议,通过了央行提出的改革方案,这个方案9月19日又被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致通过。

1999年元月4日,刚刚歇完元旦的中国人民银行(即“央行”)安徽省分行的12名员工,拿着调令到央行南京分行报到上班。

这标志着,央行的省级机构改革已全部到位,新建立的九个跨省分行正式运行。

中国金融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在1998年11月18日至12月18日间先后挂牌成立的央行上海、广州、天津、沈阳、济南、武汉、成都、西安和南京9个跨省分行的新任行长,被舆论界称为九大区“金融司令”,他们在揭牌仪式上纷纷登场亮相。

吴晓灵,女,央行上海分行(管辖上海、浙江福建)行长,调任之前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曾任央行研究室主任。

蒋超良,央行广州分行(管辖广东广西海南)行长,调任之前是央行深圳分行行长。

刘崇明,女,央行天津分行(管辖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行长,调任之前是央行银行监管一司司长。

檀景顺,央行沈阳分行(管辖辽宁吉林黑龙江)行长,调任之前是央行甘肃省分行行长。

白世春,央行济南分行(管辖山东河南)行长,调任之前是央行江苏省分行行长。

胡平西,央行武汉分行(管辖江西湖北湖南)行长,调任之前是央行福建省分行行长。

王为强,央行成都分行(管辖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行长,调任之前是陕西省人民政府秘书长,他是唯一的一位央行系统外人士。

叶英男,央行西安分行(管辖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行长,调任之前是央行黑龙江省分行行长。

刘兆福,央行南京分行(管辖江苏安徽)行长,调任之前是央行天津分行行长。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九大“金融司令”全是异地选派的。他们是央行根据国务院主要领导关于行长跨地区选任的原则,由央行与中央金融工委按照“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标准,严格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考核后提出人选,并得到九大分行所在地负责人首肯后,由温家宝副总理主持中央金融工委会议审议后通过任命的。

要谈这些“金融司令”的真正意义上的“姓”,应当说实现了从姓“省”(直辖市、自治区)到姓“央”(央行)的飞跃。

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将中国改革的第二代策略归纳为四大条。

一是想方设法通过增加企业利润和税收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二是进一步健全有效的教育、医疗、养老、安居、再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三是以住房私有化为主体的房改。四是金融体制改革。

在这“四大策略”中,金融体制改革行动较早但却迟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实质性调整久久难以浮出水面,这与央行自身职能始终在不断健全、完善有关。我们看一下央行的历史沿革就可一目了然。

1948年12月,以在解放区建立的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为基础,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设在石家庄,后迁北京。

1949年10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民银行在大行政区(华东、华南、华北等)设区行、省设分行、县设支行、镇设营业所。

1954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大行政区区行撤销。

196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成为财政部下属单位。

1977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整顿和加强银行工作的几项规定》,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分设,成为与财政部平行的部委一级行政机构。

1979年3月,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来。同年成立国家外汇管理局,直属国务院领导,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管。

1983年9月,国务院发出《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业务,同时决定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担原由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

1984年1月,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中央银行。

由于央行的机构框架与职能格局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设置的,在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其弊端也就明显地暴露了出来。其突出表现是对金融风险的驾驭与防范不能“一锤定音”,奈何不了地方政府。拿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的话来说,就是:“中央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核心。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现行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中央银行依法履行职责的需要,而且与金融机构业务发展不相适应,改革势在必行。”

实际上,在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后,新一轮招商引资和开放开发热潮涌动之时,中南海决策层就对全国出现的空前的集资、融资、合资、信贷、信托现象和非银行机构的金融行为,

高度警觉,酝酿央行管理体制的改革。1993年6月,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更要依靠央行的监管力度。这势必要使央行有“说话算数”的底气,并对其分支机构“指挥得动”。为此,在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就明确了这样一条:“按照货币在全国范围流通和需要集中统一调节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作为总行的派出机构,应积极创造条件跨行政区设置。”

本来,“跨省设分行”在1994年夏天召开的中央北戴河会议上被列入了议事日程,准备实施实际操作。但是,当时,抑制通货膨胀已成为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从1993年开始的全国金融秩序整顿压给央行及各地支行的担子又重,央行的燃眉之急是通过上调利率,积极收回贷款,缓解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对货币供应的压力,使过高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幅度恢复到正常水平,以此去降低通货膨胀率,所以央行系统忙得像开了锅似的,其涉及人员变动与机构变动的体制改革根本无暇顾及,“两个决定”中定下来的事被一搁就是5年。也就是说,“金融体制改革”作为中国改革的第一代策略,到如今被当作第二代重点策略之一得到了推行。

实际上,树欲静而风不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央行默默承担的历史责任。

1994年后,国务院已多次明确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再发放政策性贷款,为央行防范金融风险,确保国家金融安全提供政策保障。

1994年后,央行的国家货币政策操作由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过渡;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央行取消了贷款限额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央行灵活运用收回中央银行贷款(即:央行是商业银行的母行,商业银行钱多了,可以存在央行,钱不够时可以找央行贷款)和公开市场操作,吸纳了1994年到1997年外汇储备大幅增加而投放的货币;1993~1996年间,央行三次上调利率,1997年至1998年六次下调利率,对消费、储蓄和投资产生引导作用,推出了住房、汽车等大额消费信贷,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内需求,缓解了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

1997年11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把改革央行管理体制列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条措施,再次提出撤销央行省级分行,跨省设置若干个分行。

1998年9月,央行地市分行撤销了在同一地方重复设置的167个县(市)支行,治理其分支机构重复设置的状况。

1998年11月14日,最悲壮的时刻到来,在这天召开的央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上,温家宝副总理宣布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央行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今后的央行机构格局是:1个总行,9个分行(包括20个在省会城市设立的金融监管办事处),两个营业管理部(北京市和重庆市),333个地级市中心支行,1660个县(市)支行。

在央行成立50周年之际,人们预料不到的是,“节日大礼”竟是省级分行被撤销和9个央行跨省分行揭牌的鞭炮声。

央行要在服务中加强监管,在监管中做好服务,在实践中提高监管和服务水平,选好“设置点”相当重要。央行这次改革,中央定的调子是“宏观调控权集中于总行,监管权适当集中,金融服务面向基层”,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当然都希望在自己的地盘上设点,因为那样“面向基层”的金融服务“线”总是要短些,少费些周折,监管力度也许比不设点的行政区更“适当”些,更何况,央行是管货币发放的,有“点”总比没“点”的要多几分资金上的照顾与倾斜,或许会得到更多的实惠。于是,1997年11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一过,不管是央行负责人所到之处,还是在全国人代会、中央工作会议上,许多省级领导纷纷活动,四处游说,争取有关部门对“设点资格”上的认可与照顾。

究竟怎么分设机构合适,中南海决策层反复倾听意见,在选择最优化方案。能不能按1954年前那样按大区设分行?这个设想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金融学院及央行政策研究室的专家那里都没有通过。因为经过50年的发展,这些大行政区内各省份之间的经济差距已经拉大,而且由于没有过去的“华东局、西南局”等行政区机构作依托,管理起来难度很大。此后,又传出了“中心城市辐射说”,与之相关的12个城市或9个城市都有或缺、都有长处,并互相争取的说法,箭在弦上,迟迟未见分晓,真有些扑朔迷离。

1998年11月,在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期间,央行行长戴相龙和副行长、中央金融工委副书记阎海旺分别向省市自治区负责人通报了已经党中央、国务院通过的央行机构设置方案,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理解。

央行系统的干部、职工到了大“赶考”的实质性时刻。

首先是考验领导者的觉悟。

原先央行有31名省级分行,享受正厅级待遇的还不止31名行长。与行长一样,一些副行长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因为毕竟新设置的跨省分行行长只有9名,且人选范围远远超出原先的31名圈子。即使被选任为跨省分行行长,还面临着一个跨地区工作、人生地不熟的问题。留在央行系统,在省会城市任中心支行领导职务或监管办事处领导职务的,至少也得“官降半级”,因为中心支行和监管办事处已成为副厅级设置。这就使许多厅局级、处级、科级干部不得不到低一级的岗位上工作,即使套上一个括弧,明确一个“享受×××待遇”,有些视政治级别如生命的政客,搞不好回到家里当着妻子、孩子的面还要撒几回气,背后或许还要抹几滴眼泪。但这次央行机构大调整,“乌纱帽机制”运用得好,即“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任免方案出台后,全国反映平静。

其次是对员工处境的考验。

全国央行系统现有职工20727人,一些业务精英将被跨省市选拔到新设定的分行岗位工作,但房子、妻子、孩子、位子不可能一下子被背着一道上岗,他们面临的是在梦中享受家庭温暖之酸楚。他们还算幸运的。叫人提心吊胆的是,这两万多名员工中,将有2500人左右被分流出央行分支机构,现在的任务是待岗参加集中培训。不幸之中的万幸是,这些人将不出金融系统安排,不给社会增加压力,他们仍可选择到商业银行去工作,只不过,其身份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由过去监管别人的变成了现在受别人监管的。不知他们心里自在不自在。

当然,不管是央行系统的干部,还是职工,都面临着一个全新的考验。

由此可见,央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和考验还在后头。球王贝利总认为最好的一个球是“下一个”,央行跨省设分行之后,央行及其干部职工能否一个接着一个踢出壮大国家经济的“好球”呢?中国在期待一个响亮的回答。

附录:

中央银行定义

中央银行是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政策、实行金融管理和监督、控制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的金融中心机构,是在商品货币信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来的,垄断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一般认为,最早的一家中央银行是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

各国央行的机构设置

1、总分行制(英国模式):在首都设有一个总行,分行是总行的隶属、派出机构,如英格兰银行、法兰西银行、日本银行。多数并不是按行政区划分,而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经济中心的分布设立,有的重点是在大城市,有的按经济大区设立业务分行。

2、联邦银行制(美国模式):除了有联邦一级的最高权力或管理机构外,还在联邦行政区或划定的经济大区内设立地区性中央银行;它们不是隶属于总行的分支机构,它们有自己的权力机构,除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外,在业务经营管理上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3、具体构架: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是按经济区域或业务量多少设置分支机构。

美国50个州,一特区,设12个储备银行;英国4个大区,53个郡,91个区,设5个分行,4个代理处;日本47个行政单位,设33个分行,12个事务处;墨西哥1个联邦区,32个州,设9个大区分行;印度22个邦,7个直辖市,设4个大区理事会,14个直属分行。少数原来按行政区划设置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国家,如德国、加拿大等后来也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也进行了分支机构撤并或正准备改革。

各国金融监管比较

1、多个机构分别进行管理,如美、加。特别是多个机构分别对不同的金融机构或对同一种金融机构的不同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2、多个机构联合进行管理,如法国。特别是多个机构负责对全国金融机构的活动联合进行监管,中央银行在其中发挥核心的作用。

3、主要由中央银行进行管理,如英国、荷兰。

4、主要由专设机构进行管理,如德国专门设立联邦银行监督局,意大利设立部际信贷储备委员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