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9 / 来源:《复兴之路》 / 属性:理论研究-理论文章
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高速增长相伴随,我国迈入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此同时,我国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显成效,社会治理创新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我国的社会治理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更满意的收入。2013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实现年平均增长7.4%;基尼系数从2013年的0.473下降到2016年的0.465,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更稳定的工作。2013年到2016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4年保持增长,累计达5258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300万人以上。目前,涉及1800万城镇低保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正在完善之中,针对900多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也正在开展。
——更好的教育。到2016年,我国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了免试就近入学、划片规范入学、阳光监督入学。贫困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机会大幅提升。2016年,通过实施专项计划录取的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9.1万人,比2015年增长了21.3%。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生资助和中职免学费政策使全国92%的中职学生的学费得以免除,约有40%的中职学生和25%的高职学生享受到国家助学金。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大幅提升,由2012年的人均240元提高到2015年的人均380元。目前,我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覆盖率超过95%。
——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2016年,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达到人均420元。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正在加快推进,已有200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城市签约服务率达22.2%,重点人群覆盖面达38.8%。
——更舒适的居住条件。2016年,全国棚户区改造开工600万套,全国新入住公租房266万户,中央安排的314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其中,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达48.5%,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30个国家试点城市“海绵城市”项目开工面积累计达320平方公里,修建地下综合管廊2005公里,全面落实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开工黑臭水整体整治项目962个。
——更优美的环境。2013年以来,我国共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土地荒漠化、沙化的整体趋势得到抑制,重点治理区的土地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在大气治理方面,与2013年相比,2016年京津冀地区的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33%,长三角地区下降了31.3%,珠三角地区下降了31.9%。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水平越高,社会凝聚力就会越强,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越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的“蛋糕”在不断做大,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实现了率先发展和富裕,但率先发展带动落后地区发展、先富带动后富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还存在收入差距较大、分配不够公平的不足,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得还不够。与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服务需求相比,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依然存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我国发展思路、方向以及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共享的发展理念,就是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共享理念的提出,具有深刻内涵和重大时代意义。只有树立并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根据实际条件来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安排,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使人民得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和更优美的环境。
摘自《复兴之路——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展望丛书》之宋晓梧《构建共享型社会——中国社会体制改革40年》,南方出版传媒,广东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