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码登录
  • 验证码登录
忘记密码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 注册
已有账号,请登录
  • 手机找回密码
  • 重置密码

张宇燕:如何看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

1970-01-01 / 来源:海南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 / 属性:理论研究-研究报告

收藏
摘要:如何看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课程主题】如何看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主讲人】张宇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课程内容】

122-20210509161900-60979af4f13a9.pptx

一、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三观”

我从总书记2018年6月份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作的重要讲话说起。总书记讲,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

历史观,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什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大势。

大局观,不仅要看到现象和细节怎么样,而且要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总总、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

角色观,主要是指看待国际问题、研究国际问题,一定要把自己放进去。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选择在相当意义上决定了我们的外部环境,我们做什么,外面对我们的所作所为有很大的回应。所以,总书记讲的角色观,我的理解他讲的是我们已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博弈者。在国际舞台上,我们也是一个大玩家,我们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部世界对我们的回应。

总书记在这次讲话里提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大家要特别关注这句话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家想想,过去的世界发生了很多非常重大的事件,像一战、二战,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接着是冷战,所谓的文明冲突,主要是穆斯林世界和基督教世界的冲突、9·11事件等,但是这些事件都比今天发生的事还要小。我们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今天的变局比那些事情还要大。这是我们看待今天的世界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中国研究国际关键是我们的外交政策,总书记讲我们的外交政策主线两个,一个是服务民族复兴,一个是促进人类进步。

二、决定世界大势的基本变量

当今世界纷繁复杂,我们要把握它,按照总书记讲的“三观”,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我们就要看当今世界主要的变量是哪些,只有抓住主要变量才能把这个世界理解准确,把握好。基本变量,我在这列出了10个,这些基本变量有些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有些个别的变化不大,但是它对世界影响也很大。

1.核时代的基本性质依旧:大国间恐怖和平

第一个基本变量就是今天人类世界还处于核时代。什么是核时代?就是核武器。今天我们还处在核武器威胁下的时代。1945年,美国研制出了核武器,并且使用了核武器。有人说,历史就是因为核时代而划分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1945年以前,人类再怎么动荡,它最多只是在某一个历史时期加速或者是延缓了人类发展的进程。但是,1945年以后世界发生了变化,人类掌握的武器可以毁灭自己。有人说,现存的核武器的爆炸当量可以毁灭人类50次到60次,现存的核武器的爆炸当量除以75亿人口,人均分担的平均炸药大概2一3吨。这就是今天我们所处的世界。核时代没有变,变的是什么呢?后面这些东西开始在发生变化。

2.高相互依存度:全球化进程中的共同利益与冲突利益

第二个是高度相互依存,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非常高。尽管现在世界面临着所谓的逆全球化、去全球化、反全球化等,各种各样不利于全球化发展的阻碍、障碍,但是我们看到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相互依存度还在不断的提升。只不过全球化的发展,并不总是行进在平坦的两边长满鲜花的笔直大道上,它会出现坎坷、出现曲折。可以说,现在全球化进入了曲折路段,但是,全球化的进程还在推进。它的根基在哪?根基还在于世界各国之间矛盾是存在的,但同时还有共同利益,共同利益和冲突利益并存是全球化不断往前推进的原因。

3.大国力量对比深刻变化:中国和平发展

更深刻的变化体现在大国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理解总书记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他讲的实际上就是大国力量对比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在这里说一下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是一个古希腊的历史学家,他写过一本书叫做《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是一本历史的著名历史学著作。后来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创始院长艾莉森,他写了一本修昔底德陷阱的文章,后来出了书。讲当时伯罗奔尼撒战争为什么会爆发。是雅典的崛起引起了斯巴达的恐慌,所以这场战争就打起来了。这里两个基本的变量,一个是实力崛起,第二个是他的感觉、他的认知引起了他的恐慌。然后,这场战争一打打了几十年,基本上就把希腊打垮了。希腊文明最辉煌的时候就那几十年。现在艾莉森教授谈修昔底德陷阱的意思是,今天的世界跟那个时候公元前几世纪的情况有类似之处,美国是既得大国,中国是崛起大国。守成大国和崛起的大国两个遇到一起,中国的快速崛起可能就引起美国的恐慌,将来可能掉到修昔底德陷阱。这个事情反映了一个事实就是东升西降,就是中国的实力迅速崛起。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不包括中国,曾经有两个国家的GDP达到过美国的2/3,一个是日本,一个是苏联。日本是美国的盟国,但是,当日本的经济实力达到了美国的2/3时,在80年代初期,美国对它是不客气的,当时发生了广场协议、逼日元升值等一系列的问题。现在日本的GDP不到5万亿美元,美国是20多万亿美元将近21万亿美元,日本不到美国的1/4。另外一个国家是苏联,苏联也曾达到过美国的2/3,最后美国对它采取遏制政策,非常严厉。后来是苏联解体,到现在是俄罗斯,俄罗斯的GDP1.34万亿美元,美国现在是20多万亿美元,它(俄罗斯)连它(美国)的1/10都不到。

去年中国的GDP达到了美国的66%,2/3,我们就在讨论是不是有一个大国赶超陷阱,就是你一旦达到了美国2/3以后,美国可能对你的围堵就会急剧加强。现在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跨越大国赶超陷阱,如果这个大国陷阱存在的话,这是我今天讲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今天这个世界很有意思,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第三、第四差距越拉越大。像日本,2005年的时候,我们的GDP不到日本的1/2,2010年超过日本,2015年GDP相当于两个日本,我估计2020年相当于3个日本。我们的速度蹭蹭往上走,跟其他的国家差距越来越大。我们说,那些老牌的帝国主义英法德意加在一起都不如中国多。这就是我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在变化,这是非常大的变化。我们已经感受到美国对中国的发展,待会我再慢慢讲中美关系。

世界格局的变化,基辛格2014年写过一本书叫做《世界秩序》,他看到了这个变化,说今天的世界徘徊在国际大动荡的危险边缘之上。他当时提出来,经济权力平衡正在由西方转向东方,二战以后的世界秩序的合法性受到了挑战。

4.网络革命:权力意识觉醒与民粹主义兴起

技术在进步,技术在变化。我在这里重点说一下网络技术,网络技术让我们看得眼花撩乱,日新月异。网络世界使得信息成本大幅度下降,人们很方便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思想,接触思想的过程中,人们开始形成了自己的权利意识,而且形成了诉求,最后有可能形成集体行动。像法国,现在还没有完,那个黄马甲运动,这些东西都和网络的普及新理念的传播有很大关系。

5.人口结构变迁:民族主义与文明冲突

世界的变化还有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人口的趋势在发生变化。这些都和世界经济相关。人口趋势我只讲两个方面,因为它很复杂。一是人口的族群结构,或者是种族结果,还有一个是年龄结构。我在这用的数据是美国一个著名的公司皮尤两年前做的调查。他说2015年全球人口73.5亿(现在大概是75亿)。其中,基督徒23亿(31.2%),穆斯林18亿(24.1%),印度教徒11亿(15.1%),佛教徒5.6亿(6.9%),大众宗教信仰者4亿(5.7%),其他宗教教徒1亿(0.8%),犹太教徒0.1亿(0.2%),其他12亿(16%)。到2060年离现在还有40年,2015-2060年,世界人口预计增长32%,达到96亿。其中,穆斯林人口预计增长70%,约为31亿,这两个成为世界最大的族群,就是信基督教的和信伊斯兰教的都达到将近1/3。这个变化非常大。族群的变化、生育率的变化,这是真正的内在变量。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这是人类面临的非常大问题。

另外是年龄结构的变化。年龄结构的变化,美国现在新出生的婴儿非欧洲裔的美国人已经超过了欧洲裔的美国人,就是白人的婴儿出生率少,不到50%。特别是到2024年,5年以后,20岁以下的美国人口中一半以上不是白人。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国家老龄化,而且速度在加快,另外一些国家人口年龄化非常年轻,像印度的人口年龄非常年轻,24岁以下的人口占整个人口比重一半以上,年龄非常年轻。像伊朗、中东的很多国家人口年轻,青年人口的失业率达到30%-40%。为什么那么多,有一些暴力,失业率太高了,没有工作,这些都和人口的变化、年龄结构有关。像一些国家,日本65岁以上的人口现在达到27%,它的老龄化非常严重,欧洲也是这样,欧洲、意大利、西班牙的出生率也很低。中国现在也在老龄化的路途上,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讲到,60岁以上的人口2.5亿。这个变化对整个社会、主要国家的对外政策都有很大的影响。

6.作为双刃剑的技术进步:收入分配与安全威胁

还有一个今天世界的变化是收入差距在变。我提一本书,一个法国的年轻人皮凯蒂写的《21世纪资本论》。他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资本主义有一个矛盾,即私人资本收益率大于产出增长率。换句话说,我持有股票、持有资产,我获得的收益比劳动增长的速度大,说明有钱的人占有了产出中的更大部分,而这些人不是因为他们努力工作,而是因为他们是资本的所有者。富有者不是因为劳动创造了财富,只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富有。现在收入差距在加大,各种各样的数据都支持这个观点。美国在70年代,那个时候中产阶级达到了70%几,现在又降到了50%,数量就下来了。收入差距又和全球化的进程,全球化进程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相互提升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放松管制等方面,资本进一步的自由流动,这样使得资本的所有者收益更高。像美国这一轮资本市场迅速的升值,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股市跌到最低,从2010年开始到去年,美国的资本市场经历了一个大的牛市,股票市值增加了25万亿美元。那股票市值最富的10%的股票持有者拥有了83%的股票,所以说,一涨最富的那10%的人获益非常大。这也是社会不满的很重要的一个来源。

7.网络革命:权力意识觉醒与民粹主义兴起

族群的变化推动了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的运动。什么叫做民族主义?我用的定义是著名的英国学者以赛亚·柏林。他说民族主义有四大特征:一是坚信民族的要求是最高的要求;二是所有的民族成员之间都有有机的联系;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价值之所以有价值,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的,没有理由;四是很多的权威,他希望别人支持他。你说你是为了这个民族,这样的号召力是最高的。民粹主义是有全球性的。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非常大的变化。

8.全球问题失控危险迫近:气候变化与生态恶化

另外一个变化是环境发生变化。全球治理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总书记访问法国的时候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讲,那里谈了四个赤字。其中一个赤字就是治理赤字,另外是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和信任赤字。全球治理赤字现在面临着非常大的问题。全球治理就是要解决全球问题,什么叫做全球问题呢?全球问题两个最重要的特征,第一个,这个问题的影响范围是全球的。第二个特征,全球问题的解决,就是这类问题的解决必须与大家一块努力才能解决,一个国家解决不了。比如说,气候变化。全球问题要全球治理加以解决,世界又没有世界政府,联合国不是世界政府。事是大家的事,问题是大家面对的问题,那么坐下来大家商量着办。这个话也是总书记讲的,全球治理大家坐下来商量办,但是全球问题的解决是要花钱的,大家是要承担责任的。这里遇到很多问题,大家都想着让别人承担责任、付出成本,我搭便车,所以就出现了治理赤字。表现之一,人类发展有些时候是不节制的发展,导致了(物种)大规模的灭亡正在发生。每20分钟就有一个动物或者是植物消亡。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实。

9.西方内部矛盾重重:政治失效和难以为继的意识形态

还有一个问题,发达国家内部遇到了很多问题。这次中美争来争去,他们自己也承认,其实很多问题是他们自己内部出了问题,他们公开讲,美国这个名字就取错了,他说我们不是美利坚合中国,我们是美利坚分裂国。不光是美国,西方很多国家都是这样,就是内部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美国一个宪法第一修正案就是所谓的言论自由,他说现在已经成为富人在民主问题上弄虚作假的工具。美国被分割成两个阶层,受保护的阶层和不受保护的阶层,不受保护的阶层也没有医保,被甩得很远,被保护的阶层要求政府给我提供这个提供那个,最终把政府拖垮。争议是非常大的。社会开始在固化,这些发达国家内部出的问题,他们自己在分析。

三、大变化下西方专家学者对中国的认知

大的变化完了以后,这些人怎么看待中国?萨默斯在哈佛大学任上有一次发言时讲到,三百年后历史学家在描述今天这段历史的时候他们最关注什么,什么是他们一定要记录、一定要评论的东西。他说,冷战结束这件事是三流历史事件,9·11事件以及9·11事件所反映出来的两大文明即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之间的冲突是二流历史事件。什么是一流历史事件呢,就是东方的崛起。这是他在十几年前讲的,他说东方的崛起代表的是中国和印度,就是东方的崛起和东方的复兴,这是真正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大家想一想,我刚才讲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变化。西方人也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个是重要的。

中美关系走到今天还是经历了一些变化,认知的变化。最近这几年,2000年的时候,美国是怎么看中国的?美国有一个国家利益委员会,隔几年就公布一次美国国家利益报告。2000年这个报告里谈美国未来面临的6大挑战,第二大挑战是使中国更加方便地进入世界舞台。他认为6大挑战之一是怎么使中国更加方便地进入世界舞台。美国的国家利益界定了四类,至关重要的、非常重要的、重要的和次要的,在至关重要的利益列了5条,第5条为了与美国国家利益保持一致,与那些可能会成为战略性对手的国家——中国和俄罗斯——建立生产性关系。这是2000年的《美国国家利益报告》里讲的,要跟中国建立生产性关系。

2005年的时候就变了,标志是当时的副国务卿佐立克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这篇演讲名字叫做《中国向何处去?》,他自己答了,从正式成员到承担责任。我让你进来到这个体系,WTO也加入了,你得做贡献,你得承担责任,正是在这篇演讲中提出了所谓利益攸关方。他讲中国得做贡献,特别强调了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和对苏联的政策是不一样的。对苏联,我们的政策是隔离,什么叫做隔离?他没有用遏制,遏制的意思就是隔离,遏制那个英文词是把你放在容器里的词。集装箱叫做container,我不跟你做贸易,不到你那里投资,咱俩就没关系,当时的政策是隔离苏联,那叫遏制。但是,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是促使中国走出来,他说今天中国和苏联不一样,讲了一套。

2011年的时候情况又变了,还是弗格森的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文明》,这本书讨论了文明的兴衰。他说西方世界的崛起是因为英国在他的领地内传播了法治、现代通行自由贸易等等,并且创造了六大杀手软件,财产权、科学竞争、消费社会、医学、新教伦理。这六大杀手软件使得西方突起、崛起,最后主导了世界。他的观念是中国正在下载这些软件。他的结论是西方的主宰地位可能会终结。怎么办呢?他列了10条办法反制中国,包括提升军事实力,加强对中国的监管审查,你的并购我要严格,劝美国企业不要到中国投资,特别是第10条,加强美国队高科技领域的控制权。

2012年,不断的有文献出来了,卡普兰,很有影响的一位作家讲,中国开始面临着扩张,这是命中注定一定会这样。“你是一个大国”,他上来就引用基辛格的话,“你是一个大国,一个军事大国,军国大事决定于地理环境能给予多大的腾挪空间”。什么意思,你作为大国一定会寻求地区霸权。

2013年,美国布鲁基金学会的中国问题项目主任李侃如在一次讲话里讲到,中国之间出现了战略互疑,美国特别担心自己的体制因为国际金融危机运转失灵,其他国家利用这些东西,利用美国的困难减少美国复苏的机会。美国担心这些事。他潜在的想法是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亚洲各个国家不可避免的会调整它的外交政策。简单说就是两头下注,我原来是跟定美国的,现在中国也强大了,我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美国一个篮子里,我在中国这边也放一点。他讲到了战略互疑,开始怀疑中国。

2014年,《历史的终结》的作者福山,明确的有一篇文章《谁在威胁美国核心利益》。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跨越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门槛。但俄罗斯不足惧,因为俄罗斯最大的弱点是经济不行。而中国不一样,中国一点点在推进自己的筑巢。真正威胁美国核心利益的是中国。

特朗普一当选变了,国家战略报告是2017年推出来的,这里明确的把中国定义为中国和俄罗斯是两大修正主义国家,大国之间的竞争又回来了,又开始权力博弈。他认为,中国俄罗斯是美国的竞争对手,这已经变了,原来是要发展生产性关系,现在全都变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班农,2017年年底11月份班农在东京有一个演讲。他在演讲里讲,今天世界最大的变化是两个,一个是民粹主义大规模的兴起,他理解的民粹主义是劳动阶层和中产阶级联合起来,想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民粹主义崛起迎头撞上了中国的崛起。他说,美国精英一直有一种错误的预期,认为一旦中国发展起来了以后,会慢慢变得跟美国一样,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我们(中国)是要走自己的道路。他讲,中国目前还有一个弱点,就是西方如果联合起来的话,可以把中国从世界资本市场里剔出去,对中国的公司进行制裁,将他的大银行隔离于全球的资本市场之外。他说这个西方可以做到。时间是5-8年。过了这5-8年如果再想把中国踢出去就踢不出去了,中国已经做大了。他有他的紧迫感,他说到那个时候,人民币也起来了,取代了美元等等,中国就成为真正的世界霸权了。

我讲到这,大家就能够知道,美国的对华政策,西方的对华政策是怎么一步一步演变到今天。

四、中美关系的展望

总书记讲了,我们对外的战略服务两个目标,一个是民族复兴,一个是人类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最后,我简单的谈一下中美关系的展望。

中美关系我们基本判断发生了质变,质变这个判断,我们研究所的团队前年就是2017年的年底,我们每年有一个国际形势的报告,在那个报告里我们提出中美关系进入质变期。

进入质变期主要的原因是美国内部出了问题,他自己出了问题,另外一方面是中国的发展势头非常快。虽然我们今年的增长只有6%-6.5%,看上去比以前那两位数的增长慢了不少,但是这6%-6.5%不得了,现在我们是13万亿多(美元)的GDP。美国去年表现不错,2.9%,今年一下子下来了。我看到最新的美联储的估计,今年它的增长速度大概是2.2%,能不能守住现在也很难说,因为美国经济很多事情很怪异,比如说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倒挂,联邦基金率现在是2.25%-2.5%的水平。当今世界经济总体上是下滑的态势。重要的国际机构一直在下调今年的增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10月份预测3.7%,一月份降到3.5%,很多机构不断的下调。

中美关系在贸易领域,我个人比较乐观,人家问我中美经贸这次协议能谈成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我比较乐观,要按照自己改革开放的步伐节奏、方向走,坚持自由贸易、坚持多边主义,这个方向和世界潮流都是一样的。

当然,我们的底线要守住,核心利益一定要守住。中美贸易现在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是必然的,一道绕不过去的坎,我们也一定能够跨得过去的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