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0 / 来源:中改院 / 属性:理论研究-理论文章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简报总第348期2001年10月8日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9月29日下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参加博鳌亚洲论坛首席代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改院)董事局主席陈锦华在京主持“中改院亚洲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暨第一次会议”。刚刚就聘的中改院亚洲专家委员会在京的11名委员,和博鳌亚洲论坛副秘书长陈东威参加了会议,出差外地的6名北京地区委员、海口、上海和厦门的4名委员提供了书面或口头建议。会议集中讨论了“2002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主题、议题、议题讨论重点及背景报告题目的建议”。现将会议情况简报如下:
陈锦华副主席首先说明了成立中改院亚洲问题专家委员会的背景。他说,第一次博鳌亚洲论坛定于明年三月份举行,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在紧张进行。但是,怎样密切联系新的国际形势,提出亚洲各国都关注的重大问题,确定论坛明年讨论的主题、议题,提出拟邀专家学者人选,时间已经十分紧迫。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前设计的研究培训学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研究培训部,目前还没有成立,论坛自身还没有智力支持系统。我先后找过王梦奎、王洛林、张小济、高尚全、迟福林、张蕴岭等同志。国内一些重要单位都因为工作任务太重而无力承担,最后决定由中改院牵头聘请各方面的专家,讨论提出明年三月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议题、各议题的讨论重点、以及相关背景报告的题目。关于明年会议有关准备工作,我曾分别与拉莫斯、霍克、中曾根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有关论坛智力支撑的过渡性安排设想,也与辛格秘书长沟通,他表示同意。九月七日,全国政协把我会见拉莫斯、霍克、中曾根的情况整理了一份简报,我在上面写了意见,报送江泽民总书记。简报中写道:“作为临时安排,准备利用中国有关思想库的研究力量,启动明年年会议题的研究工作”,江总书记在我报送的这份简报上批示“同意”。现在的亚洲问题专家委员会,先以中改院的名义聘请成立。希望各位专家帮助中改院搞好明年博鳌亚洲论坛主题议题的准备工作。
中改院副院长殷仲仪,汇报了该院执行院长迟福林9月20日与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辛格会谈的情况。9月20日,辛格秘书长、陈东威副秘书长、辛格秘书长的特别助理陈启仁、项目官员韩秀梅一行四人,在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国际交流处周平处长的陪同下访问了中改院,与中改院执行院长迟福林教授举行了会谈。
中改院执行院长迟福林教授向辛格秘书长一行介绍了中改院的基本情况。辛格秘书长对中改院过去十年在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小机构、大网络、独立性、网络型、国际化的机构特色表示赞赏。他提出,中改院与博螯亚洲论坛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中改院是一个独立的、以网络为基础的、外向型的研究培训咨询机构;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的、外向型的国际论坛;这是两个机构密切合作的良好基础。陈锦华先生既是中国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首席代表,也是中改院的董事局主席;中改院和博鳌亚洲论坛都在海南,联系方便;这是两个机构密切合作的有利条件。辛格认为,博鳌亚洲论坛与中改院潜在的合作领域非常广阔,希望先在以下几个领域进行合作:
1、深入讨论两个机构在博鳌亚洲论坛研究培训学院建立过程和建立以后运作上的具体合作方式和途径。
2、认真研究怎样充分利用中改院研究网络、网络组织经验及其网络产出的研究成果,在友好互利的基础上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3、希望与中改院共同举办国际性的研讨会和培训班。
4、希望中改院帮助建设博鳌亚洲论坛互联网网站。
5、希望中改院为论坛提供工作文件和背景材料;在确定大会主题和议题以及选择大会讲演者等方面也希望得到中改院的协助。
中改院迟福林执行院长同意辛格秘书长的合作建议。他说,中改院愿意在进一步相互了解的基础上逐步加强辛格秘书长建议的5个方面的合作。博鳌亚洲论坛从零开始到实现促进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大目标,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现在困难很多,缺乏资金和人才,时间也十分紧迫。促进亚洲区域合作和亚洲区域化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工作,我国领导人非常重视。所以,我们很愿意参与博鳌亚洲论坛的相关工作,尤其是在明年论坛的筹备期间,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
辛格秘书长委托中改院为2002年3月的论坛筹备承担以下工作:
1、对会谈中讨论的主题进行细化、补充和修改,也可以考虑增加中国加入WTO的影响等新议题。
2、撰写或邀请其他机构的专家撰写2002年3月论坛峰会背景报告。
3、推荐2002年3月论坛峰会各讨论单元的讲演者和主持人人选。
4、在背景报告完成后组织一次中外专家讨论会,对主题、议题和背景报告进行论证。
中改院迟福林执行院长承诺在辛格秘书长提出的筹备时间框架要求之前提交以下4个文件:
1、主题/议题设计方案及其说明。
2、一套关于2002年3月论坛峰会的背景报告。
3、建议邀请参加2002年3月论坛峰会的中外亚洲问题专家名单。
4、2002年3月论坛峰会讨论单元策划方案。
会谈结束当天,博鳌亚洲论坛辛格秘书长与中改院迟福林执行院长就上述问题签署了会谈备忘录。
殷仲仪还汇报了主题议题方案的准备情况。在接到陈锦华副主席的指示以后,中改院迟福林执行院长先后主持了5次内部讨论,组成了论坛主题议题准备工作小组,9月22日提出了2002年3月论坛峰会主题议题征求意见稿,发往北京、厦门和上海等地征求专家意见。22日派人分赴北京、厦门和上海拜访有关专家,当面征求意见,截至9月28日已经拜访了近20名知名专家,同时电话征求了上海方面其他亚洲问题专家的意见,提出了供今天会议讨论的《2002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主题议题讨论稿》和《2002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背景报告题目建议》,也提出了中改院亚洲问题专家委员会组成方案(见附件)
陈锦华副主席以中改院董事局主席的名义给出席会议的11名专家颁发了中改院亚洲问题专家委员会委员聘书,并请所有委员大力支持中改院为论坛准备主题和议题的工作,保证在10月10日之前给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提供一套会议文件。
会议对中改院根据20多位专家的意见综合提出的《2002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主题议题讨论稿》和《2002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背景报告题目建议》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就以下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
1、会议对陈锦华副主席在讨论过程中先后提出的以下意见表示赞同:
(1)2002年博鳌亚洲论坛主题议题的讨论准备,应该以2002年国际经济走势、亚洲经济形势以及国际经济走势对亚洲经济的影响为背景、以促进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为基本出发点;
(2)亚洲论坛宣言明确提出,论坛讨论的重要问题是与亚洲有关发展、贸易投资及环境保护问题。不属于这些范围的对象,如安全问题等概不涉及。
(3)讨论亚洲经济复苏一个新的、值得引起重视的重点是,亚洲区内经济结构、亚洲区内经济互补、扩大亚洲区内内需、开发亚洲区内市场和资源潜力、调整亚洲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等。
2、对于中改院提交的《2002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主题议题讨论稿》和《2002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背景报告题目建议》,各位专家提出了以下修改意见:
(1)在中改院建议的2002年论坛主题中,“安全”应该去掉,保留“发展与合作:21世纪初的亚洲经济”,避免导致误解。当然,经济发展必须考虑经济安全,经济安全问题可在相应专题的讨论重点里提出,比如金融危机的防范、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等。
(2)中改院提出的论坛议题包容性很强,亚洲经济发展与合作面临的重大问题基本上都已经囊括。建议讲出2002年的时间特点,即紧密结合2002年亚洲经济形势和世界经济走势对亚洲经济的影响,围绕亚洲各国普遍关心的重大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课题,适当集中和浓缩议题。
(3)根据锦华同志介绍的国外前政要和经济界领导人的看法,亚洲各国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我国加入WTO,所以,应该在我国加入WTO方面设计一个讨论专题,重点讨论我国“入世”和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给其他亚洲国家带来的发展机遇及其为亚洲经济所做的贡献。
(4)博鳌亚洲论坛的特色在于它的非政府性质,设计论坛议题不应仅从政府的角度观察亚洲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问题,而是应该设计出足够的企业界愿意参与讨论的议题,这样对企业才有吸引力,非政府论坛才有生命力。所以,专家们建议把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制度性安排、企业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加入WTO与亚洲其他国家企业的发展机遇,以及能源、电信、民航等亚洲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列入相应的讨论专题。
(5)论坛主题议题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其他亚洲国家的意见,要严格按程序协商办事,早沟通、早协商、早交换意见。
3、根据以上讨论意见,会议建议2002年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可以在以下几个里面选择,4位专家赞成选择最后一个主题:
(1)合作与发展:21世纪初的亚洲经济;
(2)合作与发展:2002年的亚洲经济;
(3)新形势下的亚洲经济合作与发展;
(4)合作与发展:新形势下的亚洲经济;
(5)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亚洲经济的合作与发展;
4、与会专家一致同意2002年博鳌亚洲论坛重点讨论以下三个专题,每个专题下的重点内容由中改院细化:
(1)世界经济放缓和美国9.11事件对亚洲经济的影响;
(2)亚洲经济复苏对策;
(3)中国加入WTO对亚洲经济的积极影响;
5、会议认为,2002年博鳌亚洲论坛讨论以上三个专题需要起草三个同名的背景报告。第一个专题的背景报告请汤敏委员牵头,与江春泽、史敏、谢明干、李长久等委员讨论以后起草;第二个专题的背景报告请江春泽委员组织亚洲研究所的专家讨论起草;第三个专题的背景报告请张小济委员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的专家讨论起草。三份背景报告都要在10月8日之前用电子邮件发到中改院,中改院及时翻译。
6、中改院负责整理细化主题和议题,起草主题议题说明,提出拟邀中外专家建议名单,设计会议组织方案,并把三个背景报告在内的所有四个工作文件都翻译成英文,10月10日之前用电子邮件传给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
陈锦华副主席最后总结时再次对所有专家表示感谢,希望各位专家辛苦一点,利用国庆节假期完成背景报告的起草,同时要求中改院与所有专家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提供服务,保证在10月10日之前完成辛格秘书长委托的与2002年博鳌亚洲论坛筹备相关的4项工作。
附件:中改院亚洲问题专家委员会组成方案
主任委员:
高尚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导师)
执行主任委员:
迟福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研究员)
副主任委员:
庄国土(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导师)
委员:
江春泽(亚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导师)
史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研究所所长)
谢明干(国务院发展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杨成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王山禺生(原驻外大使)
程瑞声(原驻外大使)
宋以敏(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张小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部长、研究员)
汤敏(亚洲发展银行驻中国办事处首席经济学家、博士)
廖少廉(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原院长、教授、博士导师)
陈琦伟(亚洲研究所执行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导师)
樊纲(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袁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导师)
闫学通(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导师)
张蕴岭(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所长、日本所所长)
王翔(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殷仲仪(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