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码登录
  • 验证码登录
忘记密码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 注册
已有账号,请登录
  • 手机找回密码
  • 重置密码

陈锡文口述:亲历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起草

2021-05-13 / 来源:“口述改革历史”访谈 / 属性:回忆述评-亲历自述

收藏
摘要:“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2004年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出台。时隔18年之后中央就“三农”问题再次下发一号文件。《意见》提出,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文件共22条,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指向明确的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

   【文字笔录】

   在1990年代有三年(1996年、1998年、1999年这三年)(粮食)产量都突破1万亿斤,但到了2003年,粮食产量只有8646亿斤,差不多回到1990年的状态,回去了十几年。2003年,眼看着粮食是供不应求,所以,中央研究决定2003年开农村工作会,一定要出一个含金量很高的文件。后来大家就看到2003年开始写的2004年的“一号文件”,那时候文件当然没定了,但这个文件“要含金量很高”。

   文件出了三大政策。第一大政策就是明确宣布要从2004年开始降低农业税税率,直至取消。我记得2004年3月份开人代会的时候,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场掌声雷动、时间最长的就是这句话:“五年内取消农业税,从2004年开始将降低农业税税率。”这个是一大政策。

   第二大政策就是对粮食收购实行最低价制度。过去叫保护价收购,那时候2004年一号文件提出叫最低价,最低价含义跟保护价不一样,保护价是我出一个价格之后,你只要卖我都收,朱(镕基)总理当时定的就是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那么最低价是什么概念?最低价就是农民担心粮价下跌,自己受损失,那么政府规定一个最低价,最低价其实低于市场价;当市场价跌下来,跌到最低价,政府按最低价收,收到市价又高于最低价,政府就不用收了。所以最开始这个政策其实不用启动,但农民就踏实了,他放心了。

   第三个政策就是开始对农业生产者直接补贴,实施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粮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三项补贴。所以2004年“一号文件”分量很重。

   起草文件的时候,良玉同志就跟我商量,他当时有两个大的想法,当然我们得想办法去争取了。第一,能不能把明年这个文件定为一个“一号文件”,把“一号文件”序号要回来。第二,他就跟我商量,要想排名“一号文件”,这个会必须年底前开了,会议到明年开,那“一号文件”人家就占了、就发了。这中间有很多文件没有排上“一号”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元旦以后开,有的甚至春节以后开,当然就排不上“一号”了。但是排不上“一号”,当然也不见得说它不重要。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文件准备好后,中央后来同意了年底开。我记得很清楚,年底开是良玉同志他定的,他说最好挑个日子,就定了12月22号。12月22号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农业发展决定的那个日子(注:《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定在那时候开,报给中央,中央后来同意了。一直到这个时候还没说这个文件什么,后来我记得到中央常委会审议这个文件时才有说法。

   文件过程起草是很费劲的,小半年时间弄完了,第一步要开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二十几个部门一起研究,开过了再开国务院常务会审议修改,再过了要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到常委会去汇报。

   那时候我作为文件起草组负责人,都是我汇报,我也是2003年年底第一次汇报的。汇报完了我就讲了:“还有一个要补充一下,”我当时就讲:“文件组在起草文件调研的过程中,大家都普遍反映,如果这些政策都能出台,这是个含金量很高的文件。所以大家说能不能快马加鞭,响鼓重锤,就干脆给这个文件定为2004年‘一号文件’,可以不可以?”我说:“文件组大家的意见我反映一下。” 这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发展中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完了大家都纷纷表示赞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