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码登录
  • 验证码登录
忘记密码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 注册
已有账号,请登录
  • 手机找回密码
  • 重置密码

陈锦华口述:亲历股份制改革

2021-05-13 / 来源:“口述改革历史”访谈 / 属性:回忆述评-亲历自述

收藏
摘要: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1986年,国务院在《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各地可以选择少数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当年2月底3月初,国家体改委在深圳召开股份制企业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全力推进股份制试点工作。

   【人物简介】

陈锦华(1929年7月~2016年7月2日),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1946年至1949年5月,在上海第一印染厂艺徒训练班学习;1949年至1952年,在华东局保卫人员训练班学习,上海市军管会轻工业处秘书,华东纺织管理局秘书;1952年至1960年,任纺织工业部部长办公室秘书、部办公厅研究室干部(其间:1953年至195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函授专修科学习);1960年至1971年,任纺织工业部办公厅研究室副主任兼党组秘书(其间:1960年至196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修班学习,1963年至1965年,在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学习);1971年至1976年,任轻工业部计划组负责人;1976年至1977年,任中央赴上海工作组成员;1977年至1983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革委会副主任、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兼市计委主任;1983年至1990年,任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党组书记;1990年至1993年,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国家计委主任、党组书记;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同志是我国经济建设战线的杰出领导人,是我国经济改革不可或缺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访谈时间

2015年3月

【文字笔录】

首先是讲股份制的改革,因为当时91年、92年,股份制是非常热的,各方面都把股份制改革看得很重。赞成搞股份制的人,按马克思讲法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扬弃”,它可以集中社会的资金来从事一些分散力量没有办法去做的事情,可以发展经济,是对中国现代化的实践可以起正面作用的一些改革举措。

92年的5、6月份,全国政协举行常委会,这个会上有议题就是讨论改革。他们要体改委主任去向他们报告下这个全国改革的形势,改革的任务,当前改革应该怎么推进。出了这样的题目要我去讲。我讲股份制应该试,试的当中有什么问题,你可以研究,可以改进。邓小平不是讲了嘛,不好还可以关了嘛,关还关得快一点,关得慢一点,还可以看一看嘛。

体改委究竟怎么搞法?第一步是搞试验,第二步试验以后,你再针对这试验当中的问题,你再给它引导,搞些规范性的文件来推进。第三步,才讲了我们面上怎么做这个事。所以我们采取了一个既积极又慎重的这么一个做法。

我记得我当年组织了体改委熟悉股份制的和研究股份制的一些专家,一些干部,大概有7、8个人吧,到海南去了。在海南我们一边自己学习,一边自己研究。研究了以后,准备国家体改委举行的股份制的试点会议。我们在海南是为这个试点做准备。在深圳开会,开会的时候我们主题就是积极主张试点。我在会上还讲了,毛主席讲的,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首先要吃一个梨子呀,知道梨子酸还是甜啊。你对股份制不了解,你又想去弄,你有什么好办法呢?那只有试点,在实践当中学。所以深圳那个会我们觉得要强调试点,没有经过试点一下哄起来,反而不好。这个会开了以后,可能有一两个月,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才渐渐透出来。我们开会的时候还没有。所以我总觉得体改委还是(具有)改革的思想,还是比较超前的。

这个时候呢,邓小平南方谈话渐渐传出来,他是主张坚决试,试不好再关掉,关也快关、慢关,也不要那么着急的关。他这个态度很鲜明的。所以这样一来呢,各省(都)起来(搞),你又不能去泼冷水。那只能引导。那么怎么引导,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规范,要制定一系列文件来引导怎么搞股份制。

搞股份制以后,股份制本身一些治理结构要讲清楚,什么叫股份制?股份制还要上市,怎么上市?上市以后,一系列工作怎么跟上来,让股民能够相信你?所以国家体改委就组织了中央国家机关16个部门的专家。搞了半年,前前后后搞了30多个文件。其中综合性的文件是2个,配套办法13个,还有中介组织4个,还有H股上市1个。这就说明体改委在引导股份制上我们不落后的,工作还是比较主动的。既引导了大家搞股份制,又不至于开始把这股份制搞乱了。所以后来股份制(发展)很快的。

当时很多地方都要搞证券交易所,北京要搞,天津要搞,广州要搞,上海要搞,深圳要搞,还有西安、西北都要搞。哪国有那么多交易所啊?美国也就是个纽约证券交易所,英国也就伦敦证券交易所嘛,日本就东京交易所,怎么可能搞那么多呢?但是你要说服很难的。研究来研究去我们就最后决定,中央也同意了,我们就搞了两个,一个上海,一个深圳的。后来我们组织H股上市,我们在香港第一批我们搞了有9家企业在香港上市,都很好。9家企业在香港上市,其中包括青岛啤酒,包括上海石化,后来都很好。

这个股份制,我们经历了从不懂、从试验到开始搞,到规范,把这件事情弄起来。这一段我认为大体上做的还是可以的。因为我们是在完全没有经验,完全没有这个知识的情况下弄得,弄到这个程度把他搞起来,(而且)没有出大乱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