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5 / 属性:大事记
1978年3月18~31日,高考还在进行的过程中,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在出席大会的5586名代表中,科技人员有3478人,占代表总数的62.3%。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把“尽快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作为我们科学、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并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从而澄清了长期束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打开了“文化大革命”以来长期禁锢知识分子的桎梏,迎来科学的春天。
3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发表题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的讲话,指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的切身事业,号召全国人民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此次大会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大会闭幕前,宣读了86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讲话中提到,“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这次全国科学大会,题在科技,意在全局。它确立了科学技术工作正确的指导思想,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让知识和教育重新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让整个社会再一次萌生了对科学的崇敬。这次大会是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总动员令,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以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辉煌史册。它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科学的春天”。这次大会之后,中国科技事业开始全面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