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 来源:《口述改革历史》 / 属性:回忆述评-亲历自述
国家对重庆市前前后后实行了三次计划单列。最好的一次单列,或者说最全面的一次单列,是从1983年开始的。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后,重庆市提出来要实行计划单列:第一,要全面实行计划单列;第二,希望赋予重庆市省一级的管理权限,只有这样,单列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件事情在国家的支持下,得到了解决。第三次计划单列实际上让重庆市变成了一个经济上的直辖市,即既有计划方面的权限,也有省一级的批准权限,促使重庆市在经济和财政税务方面发展得很快。总的来看,计划单列确实对重庆市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重庆被列入计划单列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1980年以前,国内一些经济专家就提出来,在改革发展当中要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特别提出要发挥大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但是为了稳妥起见,当时只是在江苏、湖北选一些中等城市来试点。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一些同志,还有一些经济专家就提出来,把一些中等城市作为改革试点没有意义,起不了示范和推动作用。当时的国家统计局局长也讲,国家发展就要想办法搞活大城市,只有把大城市搞活了,起一个龙头带动作用,才能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大城市当中,工作关系最复杂的是重庆市。当时他们在重庆市调研的时候,就提出过:如果把重庆市搞活了,那么全国的大城市就都搞活了。为什么?因为当时国务院各部委在重庆市都有企业,如果能把国家能够下放的企业都放给重庆市,才有意义。因此,在重庆市搞计划单列就可以推广。
从1983年到2003年,这20多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搞活大城市有很密切的关系,这段时间国家搞了十几个计划单列市。1983年,为了搞综合改革试点,薄一波国务委员率20多个部委的同志来重庆市调查。当时薄一波同志到重庆市给干部做报告,还改编了唐朝诗人的一句诗:“十年离乱后,今朝又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他在重庆市调研得比较广泛,工业、商业,市和各区县的管理体制等都看了。当时重庆市出台了“工业五自主”“商业四放开”等措施。a“工业五自主”最明显的就是分配自主,除了生产经营自主以外,在分配上也给些自主权,实现多劳多得。“商业四放开”最重要的就是商业计划分配放开,这样就能减少一些多余的环节。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商业改革前,我们有一级批发站、二级批发站、三级批发站。重庆牙膏厂生产出来的产品被二级批发站收了以后,再分配到重庆市、成都市、自贡市、内江市。但是,重庆的牙膏不能直接在贵州省销售,如果要销贵州省,就要通过重庆的二级站再批发到贵州省的二级站,再由贵州省的二级
① 1980年,重庆市经委出台了“工业五自主”措施,包括生产经营、产品定价、劳动用工、内部分配、技术改造的自主。1980年重庆财办提出一个“商业四放开”概念,主要是让企业在经营、价格、分配、用工上有自主权。资料来源:《老主任揭秘重庆改革开放往事:修厕所走半年手续谈何发展》。
站批发到贵州省的地、市、州,然后再批发到县,环节很多。如果实行“工业五自主”“商业四放开”,就减少了许多环节。这就对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很烦琐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所以,薄一波同志很支持重庆市试点的事情,他回去以后向中央反映,重庆市这个点选得好,应该在重庆市试点,可以按重庆市的办法搞活大城市体制改革。
1982年,在一些城市都想列为计划单列市以后,重庆市也写了一份《关于在重庆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报到省里,并上报国务院。在重庆市做这件事情的有蒋一苇和林凌,还有市里体改委的同志,大家一起努力。重庆市的计划单列从发起到最后获得批准,应该说蒋一苇同志功不可没。最早是蒋一苇同志呼吁:应该选择更有代表性的大城市作为试点。他推荐了重庆。他当时频繁来往于重庆和北京之间,每到重庆来就讲要解放思想。他说,重庆改革除了国家支持外,重庆的干部也都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他和重庆的同志一起完成向中央的报告,这个报告批准以后还要划分重庆市和四川省的具体计划中的数据,将其单列出来。我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把重庆市和四川省的各项计划指标分清楚。除了这个计划单列总体报告之外,还有计划单列各项指标的分割意见,都要送上去,都要达成一致。由于我们双方对计划单列的具体数字达成了一致意见,所以国务院很快就批了,同意重庆市计划单列。
在计划单列里边,最难的是财政单列。为了说服四川省,我们提出重庆市给四川省上缴的税收保持几年不变,在这个前提下进行改革试验。在时任财政部部长王丙乾、省领导和市领导都做工作的情况下,财政单列这一关算通过了。财政单列这一关一过,我们就放开手大干了。因为这就和按劳分配一样,自己多创收自己就多得,发展得会更快一些。
我当时在重庆计委,我们想,实行计划单列以后,重庆要高速发展,首先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基础设施跟不上,就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时重庆有个白市驿机场,这个机场四面环山,是以前国民党的一个空军机场。新中国成立后把它扩建了,但重庆雾比较多,一到冬天雾就笼罩机场,经常影响机场的正常使用。我们就想要重新选址建机场。为这事我找到国家计委,说:“我们要建个机场,你们是不是支持一下?”他们问:“建机场要多少钱呢?”我说2.6亿元。他们表示超过2亿元要国务院批,国家计委批不了。我说:“那你就给我批1.99亿元。”他们说:“你真想上,我们就批1.9亿元。”我跟市领导一汇报,市领导说:“你赶快同意,其他钱我们市里自己出。”所以那个机场就花了2亿多元修起来了。另外,还有通信问题,当时我跟邮电局的同志讲:“我们要解决通信问题啊,我们要用上最现代化的通信设备,我们不应该跟在后边。”有个市级领导跟我说:“小陈啊,人家美国有更新后淘汰的机器,卖给我们很便宜,你买那个。”我说:“程控电话好啊,程控电话是最现代化的,还可以传输邮件、信件。”他说:“我们不需要这么多功能,我们只需要打电话就行了。”我后来找了几个专家商量,大家还是一致认为应该迎头赶上,买程控电话。市领导比较开明,最后同意了。我们最早是引进上海和贝尔公司合资的程控交换机,最开始还不能多买,只买了5万轮装在市里。当时电话按级别管理,局级干部家里才能装电话。有天晚上市长有事找我们计委一个“秀才”——综合处处长白和金,白和金家里没电话,市长就半夜三更开汽车到白处长家里找他,可见当时通信的落后啊。那个时候我们装程控电话,采用的卫星地面站的一套技术都是按照最先进的、最现代化的标准搞的。在搞这个通信设备的同时,我们还引进了意大利最先进的交换机技术。我们把这些事做成以后,重庆市的基础设施又进了一步。
重庆市开始试点后,很多部属企业下放了。当时只有一个部委比较特殊,没有下放企业,这个部委就是五机部,其旗下都是些搞兵器的军工企业。后来国家计委又通知我们,要想办法搞军转民。市里领导很重视,要我们把军转民这事搞好。举个例子,嘉陵机器厂过去是生产子弹的,我们规划让它生产摩托车,后来发展得很好。綦江农机厂做车轮,重庆轮胎厂做轮胎,重庆制镜厂做摩托车的镜子,弹簧厂做弹簧。通过配套,我们的重庆摩托车很快就发展起来了。有次我在国家机械委开会,听见有人反对生产摩托车,说摩托车容易出车祸,我就给嘉陵机器厂的厂长打电话,说:“你赶快拿几辆车来给他们表演一下。”就在北京的国家机械委门口,我们进行了摩托车表演,把摩托车开得很快,然后突然把它刹住,摩托车在地上“吱”一下,就能停住。还有让长安汽车厂生产汽车——长安汽车厂在“大跃进”期间曾经做出过几部汽车,所以我们让长安汽车厂和日本企业合作生产奥拓小汽车,这样我们就把汽车搞成了。这两个突破以后,军转民生产电冰箱、彩电等,都发展起来了。所以在重庆市改革当中,能下放的企业统一按照重庆市的意见下放,不能下放的企业,在规划下还是想办法进入市场,把企业搞活了。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挂牌。这以后,重庆市就能够直接在地区经济上做出自己的决断,也能够在地方性法规上做出自己的决断,加上重庆市主要领导同志很有改革的精神,所以发展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