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0 / 属性:大事记
早在1999年12月2日,中国嘉陵、黔轮胎首先尝试国有股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但国有股减持出师不利,试点浅尝辄止,两家公司后没了跟进者。直至2001年6月22日,国务院五部委联合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第五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且减持的价格执行市场定价。但是,该方案一经公布,立即引发轩然大波,股市自此狂泻不止。截至2001年10月20日左右,上证指数从2245点跌到1520点,短短四个月跌去了700多点,跌幅超过三成。此期间,烽火通信、北生药业、江汽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按10%的融资额市价减持股票。虽然筹集了几个亿资金,但沪深股市1万多亿元市值却蒸发掉了。面对一泻千里的股市,2001年10月22日,证监会紧急叫停《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暂停了在新股首发和增发中执行国有股减持的政策。这种急剧变化,使低位斩仓的股民慌忙补仓。连续四个月毫无反弹的暴跌所积聚的做多能量,瞬间如火山般爆发,出现了涨跌停板制度设立以来从未有过的沪深股市几乎全线涨停的场面。证监会在宣布暂停执行国有股减持方案时称,“中国证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具体操作办法,稳步推进这项工作”。
直到2002年6月23日,一则《特大利好:国务院已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的消息发布:“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翌日,沪深股市双双大幅跳空高开,再现井喷行情,当日上证综指以接近涨停板报收。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国有股减持是一项探索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触及到很多深层次问题,会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这些问题需要创造较好条件,用较长时间方能解决,相关政策的把握需要很高的艺术,减持工作的实际操作难度超过了原来的预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制订出系统性的、市场广泛接受的国有股减持的实施方案。同时,国家设立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和海外上市时的上缴等形式目前已达到相当规模,近期社会保障资金基本平衡,每年需要补充的现金量不大,没有必要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套现来筹集现金。“国有股是否减持以及怎样减持”这场引发股市动荡的讨论,此时终于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