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0 / 属性:大事记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当前,经济转型面临着工业领域产能过剩和服务业领域产品供给短缺的双重矛盾。解决这个结构性矛盾,需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实现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动态平衡。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继“经济发展新常态”之后作出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它回应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应该“干什么”。1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上再提“供给侧改革”,指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供给侧改革主要涉及产能过剩、楼市库存大、债务高企这三个方面,为解决好这一问题,中央提出推行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2016年5月16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强调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要树立必胜信念,坚定不移地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中央继而开出了一剂标本兼治的药方。去产能,让绝对过剩的产能退烧去热;去杠杆,消除瘀堵虚肿,让资金血脉畅行;去库存,消除困扰发展的炎症病痛;降成本,减税降费,为企业休养生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补短板,提升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培育发展新产业,让经济社会发展强身健体。2016年,化解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压减粗钢产能超过6500万吨。中国经济,以壮士断腕的决绝,向旧的发展方式告别。
2017年至6月末钢铁、煤炭又分别去产能5636万吨和1.11亿吨,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认同。
2017年3月5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报告还提出因城施策去库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取得突破,重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紧紧抓住这个“牛鼻子”,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2017年4月5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持续发力。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三去一降一补”改革任务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召开,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是我们党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主线的新定位、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