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5 / 属性:大事记
1980年8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第一次提出了要对党和国家政治体制进行改革的重要思想,对改革开放初期实施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这次讲话中,邓小平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十年“文革”的深刻教训,尖锐地揭露和分析了现行政治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及其产生的原因,系统精辟地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
邓小平的讲话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国务院领导成员变动,中央的考虑是权力不宜过分集中,兼职、副职不宜过多,着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从长远考虑,解决好交接班问题。
第二,阐明我国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第三,揭示我国现行政治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主要有: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等,强调要着重从制度方面来解决问题,“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第四,提出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任务,指出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
第五,指明改革应采取的根本性措施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党政分工制、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分权的管理制度,健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实现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等,正确方法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邓小平在讲话中强调,民主政治建设,关键在于制度;制度建设重在消除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应以政治民主化为价值取向,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重要讲话于8月31日经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后,成为党和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成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