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2 / 属性:大事记
1986年3月10~16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部署1986年城市改革的任务。这次会议的主题词是“横向经济联系”。由万里主持会议,田纪云在会上作主报告。报告将几年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归纳为六个方面:①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分配制度的初期改革,使企业开始获得内在的动力和活力;②所有制结构经过初步的调整和改革,更加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③社会主义商品市场迅速发展,价值规律对生产和需求的调节作用显著增强;④实行对外对内开放,同国外的经济技术交流和国内的横向经济联系有了较大的发展;⑤大中城市开始发挥经济中心的功能,在带动和协调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⑥初步改革了国家管理经济方式,在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关于1986年的城市改革,田纪云特别强调了发展横向经济联系问题。他指 出:发展横向经济联系,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对于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在政策上予以鼓励,在法律上给予保护。进一步发展横向经济联系,应当掌握以下几项原则:把进一步搞活企业特别是搞活大中型企业,作为推动联合的基础;坚持自愿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引导,使之尽可能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防止盲目扩大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和重复建设;要形式多样,不搞一种模式;防止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3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方针的贯彻执行,地区、部门之间开始打破封锁,在生产、流通、科技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经济联系有了很大的发展,势头很好。在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上,企业之间出现了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这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新事物,已经显示出了很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横向经济联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它促进了资源开发和资金的合理使用,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了技术进步和人才的合理交流,促进了经济结构和地区布局的合理化。横向经济联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大生产的必然趋势,是对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的有力冲击,对于加快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这个文件,对横向经济联合的原则、目标,维护企业横向联合的自主权,改进计划管理和经济方法,促进物资的横向流通,加强生产与科技的结合,发展资金的横向融通,调整征税办法,保障经济联合组织的合法权益等,都作出了详细规定。此后,我国的企业兼并和企业集团的创建工作在国家的宏观指导下逐步展开,特别是企业间的横向联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