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2 / 来源:“口述改革历史”访谈 / 属性:回忆述评-亲历自述
我在中央财经小组和国务院研究室期间,主持了一批重大课题研究,有些课题研究成果就形成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我想待会我还要进一步讲一讲。先回答你提出的关于农民工问题的调研和文件起草过程。2005年2月和3月,温家宝总理在几个专家的建议上作出批示,让国务院研究室牵头组织调查,研究解决农民工问题。我接到批示之后,因为我是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我就和副主任韩长赋一起组织了中央国务院17个部门。
为了搞好调查研究,我们中央和地方部门深入基层去做过调研,召开了五次调研的汇报会,最后形成了55个调研成果,30多个是属于中央部门提供的,十几个是地方部门提供的,还有专家提供的。从多方面、有深度的了解了农民工的现状、问题和农民工的需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为国务院起草的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文件也经过十个多月的调研和起草过程。以2006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讨论通过这个文件,那次由于我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作了汇报,作为2006年第五号文件发放下去执行。2006年1月18号,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122次常务会议,听取我的汇报。
这个文件,刚才说是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做出的,调研和起草农民工问题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当时农民工在全国有2亿多人口,有1亿多是进城务工的,还有1亿多是在当地进行非农产业生产。农民工当时对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渠道,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工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还推进了城镇城市化。我们城市的一座座大楼,一条条马路,城市里的脏累险难这些活都是农民工去干的。就是农民工,为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农民工当时的生活工作等一系列方面出现了不少困难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不受尊重,农民工的工资拖欠是普遍现象;就业培训,子女入学,社会保障,当然也包括农民工的自身素质,都存在一些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上开始呼吁要解决农民工问题。国务院领导也提出来,要求对农民工问题做出深度调研,并且要给国务院制定文件,解决那么个问题,解决农民工他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要求全社会尊重农民工,关爱农民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从更深层次的来讲,就是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转移农村劳动力,探索走出一条整个农村多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子,以促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最主要的背景和目的,我理解当时会是这样的。
这个文件的基本精神,提出来了四个准则原则,未来需解决的一些重点任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这是四个原则中最重要的原则,也是最首要的原则。 为什么这样提呢?这主要是当时许多农民工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付出很多,但是这个不被尊重,工资不能按时发放,不能够平等的在城市就业。所以把这个原则作为首要的原则,就是为农民工要争取合法的社会地位,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作为这个文件的一个主要精神,报纸上已经公布了。
我觉得一个很最重要的当时候就是农民工拖欠工资问题比较严重。所以这文件就特别强调,要建议对农民工工资发放的监测制度和建立农民工工资发放基金,就是确保农民工能够按时领取工资!还有一些重要内容,特别是对农民工的子女就学,要求相关城市要取消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条件和限制条件,要想和当地城市农民从事公益的干部子女一样能够就学,当然还有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当时特别是医疗和工伤待遇,这就叫保险,要给他健全起来。还有对农民工自身也要求他们能够提高素质,使他们能够融入城市。适应城市的生活工作环境,要求对他们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现在看来,农民工问题的调研和农民工问题文件的颁布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的。这是改革开放以后,由国务院颁发的第一个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文件。
这个调研的成果,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了。2006年农民工问题调研报告,还被评为中国政府出版奖。前不久,2016年中国言实出版社还有再版了这本书。农民工问题的调研成果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农民工这个文件所起的作用,应该来说也是有历史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