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码登录
  • 验证码登录
忘记密码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 注册
已有账号,请登录
  • 手机找回密码
  • 重置密码

迟福林 改革开放40年:经济现代化的历史跨越(上)

2021-05-13 / 来源: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中国CEO5期班 / 属性:理论研究-研究报告

收藏
摘要:我们改革开放40年是走向经济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越。今天,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我们正在向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迈进。只有了解这段历史,了解这段背景,我们才能知道在什么背景下研究改革开放,以及改革开放到底在中国历史上和在共产党100年历史上起了什么样的重要作用,从而客观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从而更有助于推动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

1.花生米的故事

首先,请允许我们用几分钟时间简单回顾下改革开放的40年。在这个教室,我曾经两次问过一些同事,包括去年、前年两届博士生。有些同事可能对这个过程不太了解,或者了解不够。我给大家讲一个例子,1970年,我在大连做部队新闻干事时,只能吃到生了虫子的花生米,就是发霉变质后的花生米。这样的花生米用热水煮一煮晒干后,再用一点油炒一炒,几个年轻人就着这样的花生米喝两口酒,我们就感到非常高兴。基于这个情况,我想问下大家,我们在那时候为什么吃不到花生米。以前不论是在清华大学还是在这里给博士生交流时,一个没有回答对的,要不回答榨油了,要不回答出口了,有的还说说你们条件都比较好,你们吃不到花生米,那么多花生米哪里去了呢?我们青年人包括相当一部分年纪稍大一点的人可能并不了解,这个姑娘刚才说的很对。在高度指令性计划经济时代,花生米属于农副产品,种植多少以及种在哪里都有严格限定,在当时“以粮为纲”,农副产品种植有严格限制。所以我们了解一下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特别重要。下面我用4句话对这段历史做个简要概括:

2.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的后期的历史性跨越

第一、通过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的改革实践,实现了从工业初期到工业化后期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是中国一个历史性跨越,首先表现在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后期的历史性跨越,这个跨越的重点是什么呢?就从吃花生米的例子来看,就是政府和市场关系。小岗村18个人签了承包制以后,当年的农业粮食产量等于前十几年的总产量,为什么呢?在那个年代,农民不拥有生产资料,所有工具包括生产工具及各类使用工具,农民只有出劳动力的权利。联产承包责任制最重要一点就是就把财产权利、生产工具权利给了农民,这一下子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这也开辟了中国农村改革重要的一条路子。

农民为什么有积极性?过去农民家里养几个鸡都要受到限制的,鸡生的蛋往外卖是不可以的。所以我一直说我们核心的问题就是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

3.从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变

第二、通过扩大开放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从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变。大家知道中国什么时候出现“宾馆”的这个概念的吗?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最早的北京饭店还叫饭店,其他的基本都叫招待所,真正叫宾馆从改革开放开始的。

开放的过程基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是1978-1990年的对外开放起步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第二个是1991-2001年的对外开放深化阶段,这个阶段涉及我们整个内陆开放;第三个是2002-2012年的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阶段,在这个阶段实现加入WTO;(第四个是)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提出“开放经济新体制”,到十九大包括这次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我们基本进入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第四阶段。

4.从城乡分割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变化

第三、通过城乡协调发展的改革实践,实现从城乡分割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城乡关系开始发生转变,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以后,城乡的关系开始发生一些重大变化。

我曾经在2005和2006年两次到甘肃等西部的一些欠发达地区去调研,了解到一些情况。比如在甘肃的一个村子,全村不到200户,大家签订了一个村民协议,就是不论谁家有了病人,一旦病人的治疗费用达到2万块钱就必须从医院抬回来,在家里等死。为什么呢?由于当时我们没有(农村)合作医疗,2万块钱等于在他们当地让4-5户家庭陷入贫穷,因为大家借穷了,所以有了这么一个村民集体公约。在总理座谈会上我讲过这个例子,当时就建议“十一五”时间全面实行农村最低救济制度。关于这方面“十一五”规划没来得及改,但是座谈会后没几天,中共中央就决定从当年开始,在全国农村建立最低救济制度。城乡关系从取消农业税开始取得很大的改善,尽管户籍制度还没有完全解决,但是现在逐步的已经开始放开。

5.从短缺经济到消费新时代的历史性提升

第四、通过以协调利益关系为重点的改革实践,实现了从短缺经济到消费新时代的历史性提升。这里再给大家讲一个我个人的例子。我出生在50年代初,经历了吃不饱饭的时代,当时大家收入很少,但能买的东西更有限,一切都凭票。比如买个豆腐要豆腐票,买个粉丝要粉丝票,更不用说肉类了,我出门身上都要揣若干个票。那时候叫短缺经济,为什么会产生短缺经济呢?这是由于高度指令性计划经济造成的,那么今天发生什么了变化呢?现在出现三大情况:

第一,老百姓的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2019年城乡居民消费的45%以上用在了教育、医疗、健康、信息、旅游、文化等方面。估计到“十四五”末期,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将达到50%-52%。如果14亿人口的服务性消费占比达到50%以上,这不仅对于中国经济更对全球经济都是重大利好。而根据估计,到2030年,我们14亿人口的服务性消费占全部消费比重将达到58%左右。

第二,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我们中改院刚刚出了一本书叫《中国消费》,准备在消博会期间举行新书发布会和中国消费的理论研讨会,然后每年将在海口举办的中国消费国际博览会上进行中国消费白皮书的发布。总的来看,过去连续六七年,消费都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第三个重大变化表现为产业结构变革、城乡结构变革、科技变革及绿色发展和消费紧紧的联系连在一起了。为什么我们一直要搞服务型制造,就是因为老百姓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要发展绿色经济?我们应该看到老百姓不仅有了较高的收入,而且要享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所以现在很多科技创新就和这连在一起了。而消费尤其是消费结构的升级,已经成为引起城乡革命、产业革命、科技革命、绿色革命的重要推动力,所以我们现在叫进入了“消费新时代”。

改革开放40年,我用4句话简单的概括,我们改革开放40年是走向经济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越。今天,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我们正在向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迈进。只有了解这段历史,了解这段背景,我们才能知道在什么背景下研究改革开放,以及改革开放到底在中国历史上和在共产党100年历史上起了什么样的重要作用,从而客观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从而更有助于推动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