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7 / 属性:大事记
1992年10月12~19日,党的十四大召开,江泽民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提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政府要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的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
1993年2月13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出台,制定了我国教育90年代发展的目标、战略和指导方针。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决策性文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可分为五个方面:①全民受教育的水平有明显提高;②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③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能基本上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④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⑤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基础上,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
1995年3月18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这是我国教育立法的重要成就,在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动员全党和全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全社会科技进步,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总结历史经验,根据世界发展形势和中国现实情况所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标志着中国正式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这一战略,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