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7 / 属性:回忆述评-亲历自述
1979年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省委分工我到汕头去传达全会精神,在那里呆了两个多月。那时候的汕头是大汕头,包括现在的汕尾、揭阳、潮州、梅州,等于现在的5个市。
我是汕头人,很多年没回去过了。我小时候在汕头生长,我的家是贫民户,很穷很穷的。但是,那时候的穷是参差不齐的,解放初期,汕头还比较繁荣。经历过“文革”,那是大家一起穷,你穷我也穷,破旧得非常可怕。我觉都睡不好,闭上眼睛就在想:我们当年豁出性命扛起枪杆闹革命,可不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得这么穷!我再三地想,怎么办?怎样才能快一点改变这个局面?我就从香港请一些老朋友来,帮我出主意。
那时从香港到汕头,没有船,没有飞机,只有一种大汽车,一天一次或是几天一次。路是很坏的路,汽车是很落后的汽车,从深圳开到汕头得走两天,很辛苦的。客人来了后就跟我讲:“唉!一路上载歌载舞,热烈欢迎啊!”我问:“怎么一回事?”他说:“在汽车上,汽车这样两边摇,所以叫‘载歌载舞’;车里没有空调,热得不得了,所以叫‘热烈欢迎’。”
有个朋友对我说,你敢不敢办像台湾那样的出口加工区?敢不敢办像自由港这一类的东西?这样是最快的。你看香港、台湾和新加坡能够那么快地发展起来,也是靠这个。他这一说,我就明白了。因为我和海外的联系比较多,知道外边的情况多一点。所以我最初提的意见,就是划出一定的地方,减税收,简化手续,彻底开放。就是要突破计划经济的框框,把市场经济引进来。
(“口述改革”访谈笔录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一经发现,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