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码登录
  • 验证码登录
忘记密码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 注册
已有账号,请登录
  • 手机找回密码
  • 重置密码

谢明干:企业扩权试点打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一炮

2021-05-08 / 来源:《口述改革历史》 / 属性:回忆述评-亲历自述

收藏
关键词: 企业扩权 国有企业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业企业经济责任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制度,逐步发展形成责、权、利相结合,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统一,职工劳动所得同劳动成果相联系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向以承包为主的各种形式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性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人物简介】

  谢明干,1934年出生,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957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在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57-1977年在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7年以后,先后在国务院工业交通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经济委员会调研室、经济综合局(任处长、副局长),国家物资部政策研究司(任司长,兼物资部新闻发言人、物资经济研究所所长)等,从事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工作。曾多次参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以及《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等中央文件的起草工作。1992年任香港经济导报社社长兼香港经导集团董事长。退休后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国经贸》杂志总编辑。


【文字笔录】

四川6家地方国营工业企业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试点

“文化大革命”以后的国有企业改革,最初是1978年10月份在四川掀起的。受到全国农村改革已从“包产到户”突破的启发,选择了重庆钢铁公司、宁江机床厂、四川化肥厂、新都县氮肥厂等6家地方国营工业企业进行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当时的做法是,从发动群众讨论增产节约入手,确定在增产增收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提出一些利润留成,职工个人可以得到一定的奖金。这一试点的效果很好,大大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企业的产量、利润都增长很快。国家经委发现以后,立即派调查组去四川调查,了解试点的情况,总结他们的经验。这次调查,由一位副主任带队,当时我也参加了。我们主要抓住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企业搞了扩权试点以后,究竟经济效益是好了还是不好,群众是拥护还是不拥护,要用具体数据来说明。

我们一行七八个人(其中有两个财务人员),首先是听取四川省经委负责人的汇报。经过两三天算账,结果是:6个试点企业试点半年后,无论产量、产值、实现利润、职工收入都有显著增长,增幅在10%-30%,品种也增多了,企业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许多非试点企业纷纷要求参加试点,实行试点企业的做法。我们把这些情况,带回北京向国务院汇报。

8家大型国有企业进行企业管理改革试点

同年5月,经委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等6个部门发出通知,确定在首钢、北京内燃机总厂、清河毛纺厂、天津自行车厂、天津动力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柴油机厂、上海彭浦机器厂等8家大型国有企业进行企业管理改革试点。四川试点的,主要是地方小厂,现在扩大到京、津、沪的大厂。同年7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扩大国营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利润留成、关于开征国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税、关于提高国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改进折旧率使用办法、关于国营工业企业实行流动资金全额信贷等文件。

企业扩权试点打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一炮

企业扩权,当时主要是想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国家跟企业之间是什么关系;另一个是企业跟职工之间是什么关系。也就是权力、责任、利益怎么分配。过去认为企业是行政部门的附属物,你是国有的,是我的工具,我应对你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我当时归纳为“八统一”,包括生产计划统一下达,原材料统一调拨,劳动人事统一调配,工资统一标准,产品价格统一规定,产品统一销售,财务统收统支等。总之,当时国家对企业是高度集中统一的,企业除按照国家计划及其他规定进行生产外,没有自主权。国家把企业管得很死,不把企业看作是有自主权的独立的法人,而是把企业当作是叫你干啥你就干啥的行政部门的附属物,因此企业没有活力。这样的事例很多。

比如,有个企业需要盖个厕所,必须先打一个报告给上级,批准后才能动工。有个企业,听说上级部门要来视察,想买点茶叶来招待,也要打个报告到上面财政厅审批,等财政厅批下来客人都走了。在企业内部,问题主要有:一是“吃大锅饭”,多干不能多得,少干照样活得“滋润”,形成了“一个人干,一个人看,另外一个人瞎捣蛋”,“干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二是“三铁”,即:“铁饭碗”(企业不能辞退职工)、“铁工资”(职工工资由上级部门统一规定)、“铁交椅”(企业无权任免升降中层以上干部的职务)。因此,职工缺乏积极性,企业和职工的关系很不正常。扩大企业自主权,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激发企业发展生产、职工更好劳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一搞扩大企业自主权,就牵动了许多方面,需要改革许多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比如,计划管理制度,需要不需要产品无论大小、重要不重要都要上级下达生产计划呢?当时有这么一个例子,东北有一个城市,上级部门给它下达生产一种单开小刀的计划,一年30万把,后来市场上已经不需要这种小刀了,需要的是多功能的小刀。但是上面的计划没有改变,他们就只好年复一年生产这种小刀,仓库里严重积压。财务制度、劳动工资制度,还有价格等等,也都是上面规定好的,即使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都无权改动。可见企业扩权试点,触动了禁锢我们几十年手脚的那种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牵动了许许多多经济管理制度的改革。它打响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炮,拉开了我国全面改革经济体制的帷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影响非常深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