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码登录
  • 验证码登录
忘记密码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 注册
已有账号,请登录
  • 手机找回密码
  • 重置密码

价格改革起步

2021-05-11 / 属性:大事记

收藏
摘要:商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价格改革。1984年下半年国务院进行了多次讨论,同年12月24日中央书记处又作了专门研究,同意《国务院物价小组关于1985年价格改革方案的汇报提纲》,并指出:“我国的现行价格体系,由于过去长期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和其他历史原因,存在相当紊乱的现象,不少商品的价格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改革这种不合理的价格体系,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

商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价格改革。1984年下半年国务院进行了多次讨论,同年12月24日中央书记处又作了专门研究,同意《国务院物价小组关于1985年价格改革方案的汇报提纲》,并指出:“我国的现行价格体系,由于过去长期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和其他历史原因,存在相当紊乱的现象,不少商品的价格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改革这种不合理的价格体系,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

1985年初,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郭树清、刘吉瑞、邱树芳上书国务院, 提交了《全面改革亟需总体规划》的建议。该建议提出:“一种产品实行两种价格,造成计划内产品纷纷流到计划外,而计划外部分又层层转手。大量国家财富落入私人和小集团的腰包。这就是一种‘冲突型’过渡体制。它的长期持续,必然引起经济生活的混乱和改革的夭折。”他们关于整体规划、配套改革的观点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关注,被认为是“有益无害,鼓励尝试”。

1985年4月12日,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国家物价局局长成致平的长篇讲话录像。讲话的主要内容是关于1985年价格改革方案的说明。他说,1985年是价格体系作重大改革的头一年。迈好这一步,对以后改革的顺利进行,关系重大,尤需慎重。因此,1985年价格改革的基本方针是:放调结合,小步前进。就是放活价格与调整价格相结合,走小步子,稳步前进。改革的重点主要是放开生猪收购价格和猪肉销售价格,调整农村粮食购销价格,适当提高铁路短途运价。

1985年11月28日,薛暮桥在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以《我国六年来物价和人民生活的变化》为题发言,为这次价格改革“摇旗呐喊”。他通过举出6年来实实在在的数据,论证了其“一方面,物价是显著地上升了;另一方面,人民生活也是显著地改善了”的观点。经济学家用最通俗的老百姓语言来“摆事实,讲道理”,当时就在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生猪等副食品价格在1985年上半年各地陆续放开以后虽有所上升,但生产量和供应量显著增加。由于副食品价格上涨而使城镇居民增加的支出,各地根据不同情况发给了一定的补贴。这种积极而又稳妥的做法,同1979年的那次调价一样,没有引发社会震荡。

这次价格改革的顺利推进,带来了一种乐观的预测,为3年后的价格闯关埋下了伏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