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码登录
  • 验证码登录
忘记密码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 注册
已有账号,请登录
  • 手机找回密码
  • 重置密码

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

2021-05-11 / 属性:大事记

收藏
摘要: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发布。这是第四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改革农村流通体制,取消已经实行了30年的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还原农民土地经营者的身份,邓小平称这个文件在改革上“迈出了相当勇敢的一步”。同年,国务院制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中规定,在原已大幅度调减的农副产品计划收购项目中,继续从29种减到10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普遍推行后,1978~1984年的7年时间,我国粮食总产量增长了1000亿公斤,走过了此前足足用了20年时间才走过的增产之路。然而,“谷贱伤农”,农村出现了新的问题。

例如,一些地方的粮库爆满,由于购销价格倒挂,财政补贴大幅增加,难以为继。丰收的粮食涌上集市,农村集市上的粮价大跌,已低于国家收购价的15%左右。棉花生产1984年创下625.85万吨的纪录,而收购量仅为96.45万吨。市场饱和,国家储备棉花大幅度增加,财力难以承受。粮棉“卖难”“存难”“运难”的情况相继出现并日渐突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

1984年11月,中央书记处会议在讨论时认为,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流通体制改革滞后,导致农业生产发生了种种不协调的现象,特别是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在粮食长期短缺的过去虽然起到了保证供给的作用,但现在已不适应农村新的情况,成了束缚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因素。

1984年12月,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万里在会上作了题为《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的报告。报告指出,根据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逐步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建立并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是农村第二步改革的中心任务。长期实行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业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不只是承担着产品分配职能,同时也承担着利益分配职能。因此,对不同的农产品分别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和步骤,会更有利于改革的顺利发展。报告强调,要支持农民组织起来进入流通。目前农村已出现了一批农民联合购销组织,其中,有乡、村合作组织兴办的农工商公司或多种经营服务公司,有同行业的专业合作社或协会,也有个体商贩、专业运销户自愿组成的联合商社等。必须看到,农民组织起来进入流通,完善自我服务,开展同各方面的对话,反映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今后还会更多地涌现出来,各有关部门均应给予热情支持和帮助。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发布。文件提出,改革农村流通体制,取消已经实行了30年的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还原农民土地经营者的身份,因此邓小平称这个文件在改革上“迈出了相当勇敢的一步”。

同年,国务院制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中规定,在原已大幅度调减的农副产品计划收购项目中,继续从29种减到10种。4月12日,全国物价会议决定放开生猪收购价格,同时放开销售价格;5月17日,农业税改过去以征收实物为折征代金;6月1日,大中城市放开蔬菜供应价格。

文件陆续出台以后,农村改革开始从相对封闭的“内线作战”转为向“外线进军”,一个城乡改革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的局面开始出现。

分享: